第344章 右领军卫中郎将薛仁贵,镇守玄武门(第二更)(第2页)

所以,皇帝真正担心的,是这一次,李承乾在背后暗中操作,试图推马周入政事堂。

这些人正常情况下不会如何。

关键是一旦有事。

但实际上,李承乾没有这个想法,马周其实越晚入政事堂越好。

因为马周的身体不是很好,前世两年前,就做了宰相,但仅仅四年,马周就因操劳,而得消渴症病逝。如今,马周的身体还好,在李承乾的提醒下,他也很注意饮食,所以,多活几年不成问题。

还有萧瑀,魏征,高士廉……

对于前世因为种种原因病逝的这些老臣,李承乾宁肯他们现在就退出朝堂不再操劳,也要让他们多活几年。

所以,皇帝尽管对李承乾有所怀疑,但是一番调查和试探之后,发现他的确没有多少动作,也就放心下来。

李勣站在群臣左上,再度拿起圣旨,高声宣读:“……兵部司马之职,尚书法从之官,古不轻授,今难其人。

尔银青光禄大夫、兵部侍郎崔敦礼,粤自蚤岁,有志事功,自北而南,尽心竭力。

故授兵部尚书之职,缉熙九法,董正六师,必在具瞻,以宏兼领。

诸馀如故,钦此。”

兵部侍郎崔敦礼神色肃穆的上前,沉沉的叩首在地:“臣崔敦礼,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世民看着崔敦礼,微微点头,说道:“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日后就劳烦爱卿了。”

户部侍郎崔仁师站在队列之中,神色一时间神色有些黯然。

崔敦礼如今升任兵部尚书,这意味着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崔仁师再没有机会进尚书之位了。

对他而言,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出地方,任刺史都督。但最打击他的,是崔敦礼如今任兵部尚书,那么将来一旦崔敦礼任宰相,那么崔仁师就会被死死的压在身后。

不说皇帝,便是长孙无忌,也不会让博陵崔氏同时出两个六部尚书,更别说是两个宰相了。

所以崔仁师要么认命,要么……

崔仁师目光微不可查的上挑,在李承乾和李治两兄弟身上扫了一遍之后,迅速回收。

……

李治没有察觉到崔仁师的注视。

今日是大军北征归来之后的赏赐之日。

文官在正旦之日,便已有所赏赐和任命了。

今日开始的是武将,首先便是李勣从兵部尚书升任宰相,同时领门下省事。

其次是兵部侍郎崔敦礼升任兵部尚书,然后是中书舍人韩瑗升任兵部侍郎,中书舍人杜行升黄门侍郎,新安县令刘仁轨调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柳奭升任中书舍人,晋阳县令李义琰调任给事中,秘书丞高智周调任御史中丞……

次第调动。

至于武将,李治真正关心的是两个人。

左金吾卫中郎将苏定方调任右屯卫将军。

游击将军薛仁贵调任右领军卫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不只是李治,当群臣听到皇帝对薛仁贵的任命中,有镇守玄武门几个人的时候,全部忍不住的看向了薛仁贵。

白马银枪薛仁贵。

李治平静的扫了薛仁贵一眼,心中开始暗中琢磨起来。

苏定方和东宫的关系密切,甚至他和太子妃还有一定的血缘关联,而薛仁贵则是完全从辽东战场上杀出来的。

但是他和李治的晋王参军薛元超是同族兄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