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太空电网(第3页)

一分多钟后。

它们陆续抵达了各自的预定轨道。

开始投放机舱内的特殊卫星。

“投放成功,”

“特殊卫星已展开。”

“开始搜索链接.连接已成功.”

“无线电力传输网络,开始运行。”

一束无形的电力。

从农家小院大型电力传输装置上,发射入空中。

经由数颗特殊卫星的中转折射,最终又落向地表一艘实验型的冰湖级运输舰上。

让它在移动的同时,成功获得了电力补充。

“多次中转后,电量损耗率达到了5%左右。”

“单颗卫星,最多同时构建100道不同的电力传输通道。”

“想要实现对整个东洲的稳定覆盖。”

“目前的卫星数量还不够。”

“至少要扩张到6倍于此的数量才行。”

在控制台屏幕前。

翻看着人工智能汇报的太空电网实际运行数据。

苏武迅速的确定了里边的几个关键节点。

通过近地轨道卫星,多次中转传输的电力。

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额外损耗。

虽然比例不算大,但数量累积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

经由太空电网,同时进行充能的目标。

也存在着数量上限,最多不能超过100个。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规避。

最简单的,就是在接收电力的终端。

比如某支运输队伍中。

安装多台小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先统一接收来自太空电网的一束电力,然后再在队伍内自行分配。

由于小型无线电力的传输装置,最远传输距离达到上百公里。

还可以相互串联并网。

因此理论上,可以把活动在周边数百公里内的所有需要充能的设备,都统一看作是同一支队伍。

最后,想要组建一套完整版的太空电网。

需要整整66颗特殊卫星才行。

不然苏武得到的,就是只能断断续续对地面指定单位,进行充能的残缺版。

虽然说也不是不能用。

但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