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覆没的超级城市(第2页)

“然后,第1批移动发电设备。”

“争取将总发电功率堆到1.5亿千瓦上。”

“这样一来,再加上钢城和临海山区那两处地方。”

“理想状态下。”

“每个小时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亿度。”

“几乎百倍于当前农家小院的耗电量。”

可移动的标准型发电设备。

暂时来说。

还是一种处于设想状态的物品。

需要后续投入一定的灵性进行研究后,才能真正的被制造出来。

苏武对于它的要求。

是在小巧便捷的同时,对于燃料的利用效率。

也不能低于目前的大型火力发电站太多。

最好两者能保持在一个相同的区间。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挖掘出散落在东洲各处,每一份燃料资源的潜力。

避免过多的浪费。

而这么一来,显而易见。

在相同的规格下。

它的制造成本,必定会超过在钢城和临海山区的那些,半永久性的固定火力发电机组。

对于它们的使用,也要更加的谨慎。

需要尽量避免让它们暴露在危险环境下。

同时,总共3亿千瓦的发电功率。

其实已经远远超过苏武目前的需求。

其规模几乎相当于100座苏武之前建立在农家小院外边,负责供应整个农家小院日常用电的普通核电站。

这些发电机生产出来的多余电力。

都将会存储在球状闪电控制仓内,成为苏武未来面对一切挑战的底气。

“还有,能收纳电力。”

“就意味着也能反向地向东洲各地输送电力。”

“总有一些避难所,会因为储备的燃料不足等等意外情况,而缺乏电力。”

“只需要朝他们那里,丢过去一台小型电力传输装置。”

“就能使用电力和他们进行交易了。”

“多了这一种关系到生存基础的交易手段。”

“只要能用来换到一些黄金和白银,就不算吃亏。”

苏武拥有的黄金天平。

可以使用黄金和白银兑换出核燃料。

换算起来,仅仅只需要三十多吨的黄金,就能产生相当于临海山区仓库那边,8000万立方米燃油的发电量。

从重量上看,如此高达两百多万倍的差距。

足以证明这些贵重金属对于苏武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次。

只要能用电力从其他避难所手中,换来黄金和白银。

不管换多换少。
都大概率会是苏武一方大赚特赚。

调整完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苏武再一次地将目光放到了遥远的太空上。

在地面传输电力,终究还是不如通过卫星传输方便。

可一套大型电力传输装置,最远虽然可以将电力传输到1000公里之外。

但相对于浩渺的太空,这个距离却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说别的。

仅仅是此刻正高悬于同步轨道上的伊甸园卫星。

就距离地面3万多公里。

1000公里只能触及到它的一个零头。

而在距离更近的近地轨道上的卫星,却又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想要达成使用卫星作为中转,实时传输电力的设想。

必须采用多个近地轨道卫星组网的方式,才有可能实现。

“大型电力传输装置,总质量超过200吨。”

“考虑到在当前恶劣的太空环境下。”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机动能力。”

“最终一颗具有传输电力功能的卫星,总质量至少要在230吨以上。”

“而目前掌握的航空火箭。”

“最大的运载力只有20吨左右。”

“至少要连续发射十几次,才有可能把一颗电力卫星送上近地轨道。”

“并且后续还要在太空中,将它们组合安装在一起才行。”

“难度系数又高了几倍。”

只是稍微想一想。

苏武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难度,不是他现在可以挑战。

不过,也不需要再等太久的时间。

只要未来七代战机研发成功。

制造出空天母舰级别的近地轨道运输船。

用卫星进行电力中转传输,就不再是幻想。

4月10日。

在商队列车将第2批400万镇海人转移到江河市的时候。

距离海岸线100多公里外的镇海市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