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行省交易(第3页)
在这批高价值物资的支援下。
都即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增长。
“有了这批资源。”
“商队列车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100支以上。”
“六代战机也可以再扩产100架,让总数量达到500架以上。”
苏武稍微估算了一下。
这其中,商队列车暂且不提。
之所以只增加100架六代战机。
不是资源不够,而是苏武认为,500架六代战机暂时已经足够使用。
他需要留下足够的资源。
等到不久以后。
第七代战机在实验室中诞生出来。
再继续大规模的量产七代战机。
“而且和六代战机不同。”
“七代战机的技术,已经可以用来尝试制作更大型的近地轨道飞行器空天母舰。”
“虽然用七代战机技术制造的空天母舰。”
“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存疑。”
“但至少在单纯的运输方面,却可以肯定能带来跨时代的改变。”
“到时候,说不定就能真正做到,汇聚全球的资源,来建设农家小院。”
展望这方面的科技发展。
苏武忍不住生出了一种前路即将海阔天空的明朗。
再继续将目光转移到全息地图上,临海避难所那里。
随着苏武分出200支商队列车返回江河市,一次性带走400万人。
临海避难所周边。
也彻底从熙熙攘攘中,回到了过去空无一人的状态。
只剩下大量的机器人和无人工程车辆。
还在冒着严寒,无声无息的处理着从镇海市那边输送过来的物资。
一支商队列车。
极限状态下可以运载4万人。
但这种状态,太过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
尤其是在长途运输中,很容易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因此,在目前这种看起来不算太过紧急的情况下。
苏武选择了削减一半的承运人口。
留下缓冲的空间,让车内的乘客,能够不必全程站着,可以轮换坐着休息,甚至进行一定时间的睡眠。
而这种改制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在长途行进中,可以不必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找一座附属避难所休整。
能够直接一口气地抵达目的地。
论整体的效率。
距离越远,越不会比满载状态低多少。
“目前商队列车的规模足够大。”
“来回几次,就足以把镇海市的所有人都转移到农家小院。”
“再考虑到目前农家小院地下10层也即将完工。”
“在全部建设标准宿舍和种植园的情况下。”
“仅仅是那一层,就差不多可以把整个镇海市的人口都收纳进去。”
“最多还剩下两三百万人的零头,需要放到后续挖掘的地下11层。”
“所以,接下来。”
“压力已经没有昨天那么重了。”
“慢慢按部就班的来就好。”
不过,这一切乐观的前提。
是不会再有巨大的灾难中途插入进来。
在全息地图上,调出一颗临海避难所地表的摄像头。
苏武将它转动到海洋深处,镇海市所在的方向。
从100多公里外的这里望过去。
隐约能看到。
化为白色冰原的海洋尽头,被一片深沉的黑色所笼罩。
那里,已经成为了生存难度达到噩梦级别的地狱。
谁也不能够保证。
它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再继续蔓延过来。
凝视了屏幕中的海洋一会儿。
苏武继续将视线转移到临海避难所附近的一片群山之中。
在那里的山谷中,临时搭建的成片的巨型仓库里。
已经存储了数千万吨的燃油。
可以预见,想要把它们运输到江河市。
注定会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
并且考虑到它们的单位价值偏低。
在运输序列中,还要排在如今还没有从镇海市抢救出来的那上亿吨普通物资之后。
如此漫长的时间。
不出意外几乎不可能。
运气好的话,这最终预计会达到8000万立方米的燃油。
可能还会给苏武留下那么三瓜两枣的遗产。
运气不好,那就是白忙一场。
留给苏武的只有一片什么都不剩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