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闻播报(第2页)

忽然收到了一条新闻播放的提示。

不少人好奇的点进去查看,发现还真是与江河市有关的新闻报道。

“这里是荒石避难所新闻晚报。”

“今日地表气温,平均15度。持续大雨。”

“江河市城区,部分街道水深已达到1.2米。”

伴随着一阵柔和宁静的女声响起。

一幅被大雨笼罩的城市废墟全景图,出现在了新闻画面中。

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到,如今的地表整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今日下午,荒石避难所重新启动教育系统。”

“在避难所范围内,建立12所小学,以及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院。”

“避难所治下,所有6到12岁的适龄人口,都需就近进入学校接受基础教育。”


“荒石避难所下属景园分基地,展开大规模蔬菜种植园和肉鸡养殖场的扩建计划。”“计划于近日内,建造二十座大型种蔬菜种植园。预计总建筑面积4.2万亩,月产蔬菜可达到1.8万吨。”

“计划建造40座大型肉鸡养殖场。预计可饲养800万只白羽鸡,每42天一个生产周期内,可出产两万吨肉制品。”“荒石村推动医疗体系建设。”

“在避难所内部全面铺开基础医疗保障。”

“以下是具体消息——”

新闻整体并不长。

前后加起来总共就播放了三条消息。

但每一条消息的分量,都重若千钧。

让人印象无比深刻。

普通人从中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令他们相当向往的避难所,正在茁壮成长。

权贵们则看到了那一个个巨大的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恐怖实力。

江河市,9号官方避难所。

023分区宿舍楼。

杜涛和妻子待在家里,就着同一部手机。

观看着荒石村的新闻播报。

“都已经开放小学了诶。”

“还是免费入学。”

妻子依偎在杜涛的怀里,神情中有些羡慕。

他们的孩子已经快6岁了。

按照和平年代的进度,这个时候也已经快要到了进入小学的阶段。

但可惜,官方避难所并没有开设相关的学校。

未来对孩子的教育,只能依靠夫妻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