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李治到底如何(第3页)

 可见,这决断能力和远见是真的很重要。

 这些大概就是李治时期的军事情况了。

 整个唐朝的版图,在669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大概就是李治在位20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这一番军事上的成就盘点下来,感觉李治和李世民差得更远了呀。

 虽然唐朝的版图在这个时期最大,但是没有李世民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怎么能有李治的功绩呢?】

 ...

 “由此看来,这李治和李世民相比,确实是差得有点远,不能说地盘最大,就是最厉害的!毕竟没有根基,何来高楼!”

 魏武帝曹操点了点头。

 ...

 “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吧,跟李世民相比,那还是差远了。”隋文帝杨坚道。

 ...

 “呵呵,李治怎么可能跟李世民相比呢?就像老四,说什么永乐大帝,还不是朕给他打下的基础!”

 朱元璋淡然一笑。

 ...

 永乐朝,朱棣:“啊?父皇!”

 ...

 【在经济方面呢?

 从整体上来说,唐朝的经济在李治时期是持续向前发展的,社会整体上也比较稳定,百姓日子还算可以。

 不过,在李治后期多次出现了水灾,干旱,蝗灾等情况,导致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粮食歉收的情况。

 并且因此导致了物价飞涨的情况。

 不过,李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平稳经济,稳定物价,整体上来说还算不错。

 但是,李治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兴土木,还听不进去劝,导致百姓劳役沉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这里,李治的大概介绍也就完成了。

 那么,李治到底怎么样呢?

 在封建皇权时代,评价李治,就绝对少不了武则天,基本上都是说他打击忠良,如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人,而宠信武则天,导致李唐几乎亡国。

 所以,在这个时期,李治的名声是极差的。

 到了近现代之后,皇权退场,人们研究历史的时候,目光更加的长远,更加的深入,所以对李治的评价相对来说,好了一些,至少不用每次都带上被武则天夺了江山,啥也不是的这样的看法了。

 不过,整体上,李治的评价还是比较低的。

 比如以研究隋唐史最出名的岑仲勉说:

 李治比较昏庸懦弱,但他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大批贤臣良将,所以在开疆拓土方面,有时候更超过了李世民,但这并非他的能力,而是时势造英雄。

 而伟人则说:李恪是英才,李治朽木,李世民明明知道,却还是选择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可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而到了现在,人们往往喜欢从阶级矛盾,经济矛盾的方向去分析历史。

 因此李治的名声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比如李治扶持武则天,打击长孙无忌等人被认为是在对抗,打压关陇集团。

 而现在的人们,对视史书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很多人认为,史书是官僚集团写的,所以总是站在官僚的角度去记录事情,而不是站在皇帝或者百姓的角度。

 所以很多人说,史书中虽然有体现出土地兼并的情况,但是却并没有被重点分析,重点全在什么昏君误国,奸臣误国,外戚误国,宦官误国,这误国,那误国身上。

 不过,这样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反作用,那就是很多人在评价历史这些帝王的时候,只要这个皇帝打击过土地兼并,打击过既得利益集团,评价就可能被过度的拔高了。

 就比如李治,我个人觉得,现在网络上的评价,确实是稍微显得有些过分拔高的意思。

 那么大家觉得呢?】

 ...

 “呵呵,什么大家觉得?朕就觉得李治是个废物,还是我外孙李恪才行,李世民就是眼睛瞎了!”

 隋炀帝冷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