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软蛋皇帝?(第2页)

 只不过因为郝处俊的品行,处事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所以武则天想找由头弄他都找不到。

 最后这郝处俊在剩下的那些年里,官职也提升了,75岁老死,善终!】

 ...

 “呵呵呵,这李治可以啊,还想传位给小妈,开天辟地第一人啊,二哥,你儿子厉害,佩服,佩服!”

 唐高祖时空,齐王李元吉呵呵笑道。

 李渊反手就是一巴掌呼在了李元吉的脸上道:“你就不能闭上你的臭嘴?”

 ...

 这一幕,看得身处唐昭宗时空的李世民啊,那气得是哇哇乱叫。

 “混账东西,混账东西,朕恨不得现在就穿越过去,一箭射死这个败家玩意儿!”

 ...

 “哈哈哈,笑死朕了,那是谁?不是被李世民射死的那个什么来着嘛?话说,朕很好奇啊,那个什么唐高祖到底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太子和李世民的呢?”

 汉高祖表示疑惑。

 ...

 【不过,武则天虽然找不到郝处俊的麻烦,但他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来打压宰相的权力。

 比如招募一批人编纂了一批书籍,比如通过《列女传》来提升女子的地位,又比如通过《臣轨》来规范臣子的道德行为标准。

 比如什么清廉啊,勤政啊,爱国啊,忠君啊之类的。

 当然,一般人认为,她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宣扬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臣子就该听话照做,少哔哔。

 公元682年,关中,山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长安附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李治带着大批人又跑到了洛阳去吃食。

 这个时候,李治又冒出了一个想法,之前在泰山封禅了,现在不如将五岳都来一遍,做个五全中年人该多好啊。】

 ...

 “啥?可恶,又黑朕!”乾隆看到五全中年人几个字,顿时气得跳脚起来。

 ...

 这一幕,放历朝的观众们无不大笑。

 雍正皇帝气炸了,对着弘历又是一脚:“你就不能安静点,本来没人注意的,非要让我大清被历代皇帝嘲笑是吧?”

 ...

 同样,在唐高宗李治的时空,李治也是被气得满脸通红。

 居然这样嘲讽他,把他和乾隆拿在一起比,要不是乾隆炸毛,他都没注意到五全中年人。

 ...

 【于是,他下令在嵩山修建奉天宫。

 李善感便劝谏说:“这几年到处灾荒,饿殍遍地,四夷又不安分,你还搞这些,天下会很失望的。”

 李治呢?根本不听。

 事实上,自此褚遂良等人死后,朝廷上下已经有20年没人敢在皇帝已经生气的情况下,还要直言进谏了。

 劝谏成了一件忌讳的事情,这也是李治执政生涯的一个重大污点,不听谏言。

 李善感这次顶着李治发怒还要劝谏的行为,让很多人都十分的佩服,称之为“凤鸣朝阳”。

 有人说,要不是武则天后来篡位,那李治的名声可以和他爹唐太宗比肩。

 由此来看,李治实在是差得很远!

 至少李世民在听劝这件事上,就是历代皇帝之中少有的。

 那些听不进去别人劝谏的昏君就不说了。

 很多的明君也是知错,改错,就是不认错。

 他们大多认为,天子一言九鼎,哪怕是有错,悄悄改,反正嘴上是不能承认自己犯错了,这是有损天子威严的行为。

 但李世民呢,哪怕可能当时气得要死,等到冷静下来之后,认识到自己错了,还会主动向大臣认错。

 就这份气度,李治就比不上。

 当然,现在有很多网友认为,那些言官整天就知道空谈,整天瞎比比,就是为了给自己谋一个敢于直谏的名声,实际上一件正事都没解决。

 就比如明末的那些什么东林党,清流等等,这天都在进谏的内容是个什么玩意啊?

 这就很显然叫做以偏概全了,并不是所有的言官都像明末的那些言官一样,也不是所有时代的言官都像这样。

 具体还是要根据事实来看的。

 当然,也有人说,当时的唐朝上层官员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李治一直在打压他们,听他们的话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