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九品中正制(第2页)

 但更多的则是那些寒门子弟对黑暗世道的无奈,有心匡扶国家,却因为没有家世,就算出去,最多也就只能得个下品小官,所以干脆就什么也不管,整天喝酒吃五石散,放浪形骸。

 因此,网友们常说,曹操努力了一辈子,大力的打压世家,提拔寒门,发布唯才是举令,结果被曹丕一朝就废了他的一生的努力。

 在很多的三国穿越小说里,主角往往凭借着后来人对历史的熟悉,大肆收揽三国时期的人才,但是陈群则是经常成为必被弄死的一个。】

 ...

 “吾...简直...”

 汉献帝时空,陈群一翻白眼,晕了过去!

 ...

 “看吧,朕让你扶持世家,朕让你为了皇位向世家妥协!”曹操一边大骂,一边抽打着曹丕。

 曹丕被抽得是哭爹喊娘,脸已经红成了猪头。

 ...

 【那么曹叡呢?

 曹叡和曹丕一样,同样在打压宗室的力量。

 按道理说,一般有作为的帝王,都应该知道平衡的重要性。

 事实上,曹丕和曹叡也知道平衡的作用,但他们打压宗室太过头了,矫枉过正,以至于宗室力量一蹶不振。

 虽然宗室和世家的力量,在他们在世的时候,看上去还是相对平衡的。

 但实际上只有曹真曹休这样跟随过曹操征战四方的仅存的硕果在支撑着,他们还能顶得住世家。

 但是再往后呢?宗室人才,几乎算是完全凋零。

 有句话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宗室的林子小,完全没法和世家的林子相比。

 在曹叡的后期,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比如在公元237年,曹魏大臣陈矫病重,曹叡去看望他,就问他:“司马懿忠诚正直,是否是可以将国家托付给他呢?”

 陈矫说:“这是朝廷上下的希望吧,但是能不能托付江山,那我就不知道了。”

 又比如曹叡还是王爷的时候,担任过他老师,多次劝谏曹叡不要大兴土木的大臣高堂隆,在死的时候,还在继续劝谏曹叡,并且告诉曹叡:

 “本朝初年的时候,宫内的燕子窝里出现了一对全身赤红的鸟儿,这可真是一个稀奇的现象。

 所以陛下应该预防有鹰扬之臣出现,陛下应该让诸王在封地内建立军队,星罗棋布一般,遍布天下,镇守各大要镇,拱卫皇室。”

 只可惜,曹叡并没有听进去。

 或许,他还是提防着宗室作乱,就像是以前的七国之乱一样。

 那么,高堂隆的建议是否一定正确呢?这个嘛,不好说。

 但是一切都要落在平衡二字身上!

 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就像后来的司马炎,他吸取了曹魏的教训,为了避免出现自己家这样的人,所以干脆大封诸侯王,并且不断增强他们的权力,最后还选了个智障当皇帝。

 结果没多久,就把西晋给搞垮了!

 这又是一次矫枉过正!

 总之,最后,本博主觉得曹魏灭亡锅,应该扣在曹丕和曹叡两人的头上,其中曹丕顶大锅,曹叡扛小锅。

 大家觉得呢?】

 ...

 汉献帝时空,曹操打得手疼了,直接拿来了鞭子。

 “朕让你九品中正制!”

 “朕让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朕让你矫枉过正,拼命打压宗室!”

 “朕让你向世家妥协!”

 “朕让你害死冲儿!”

 “别打了,父皇,别打了,不要再打了,再打儿臣就要死了,儿臣没有害冲弟啊,那不都说了是野史吗?冲弟还好好的啊。”

 ...

 蜀汉昭烈帝时空(曹丕时空)

 刘备叹了一口气道:“平衡,平衡!”

 ...

 魏文帝曹丕沉着脸道:“不可能,朕是开国之君,怎么可能是亡国之君,不可能...司马老贼已经被朕处死了,他司马家都已经彻底完蛋了,绝对不可能。”

 曹丕疯狂的怒吼了一顿之后,稳定下情绪,无力的撑着桌子,道:“难道,难道真的是朕的问题吗?没了司马家,还会有其他人...”

 这话一出,群臣都懵了!他们一个个的都被吓了一大跳!

 ...

 “相父,你怎么看?”后主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沉思后道:“如此说来,这曹丕的确是难辞其咎,不过,这博学之主说的没错,平衡二字,乃是精髓,但也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后主道:“那怎么办啊?朕记得博主也说过,咱们大汉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可千万不能失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