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君臣间隙(第2页)

 

 郦琼原本在王德之上,现在低了一头,自然是不服,整天跟王德作对。
 

 张浚没办法,只能将王德调离。
 

 但郦琼总是觉得朝廷这是故意针对刘光世,因此对吕祉也很不满,总搞事情。
 

 吕祉于是决定直接撤了郦琼,结果事情被郦琼知道,干脆杀了吕祉,投降伪齐。
 

 因为郦琼在军中威望很高,很大一部分不明所以的士兵被裹挟着就跟着走了。
 

 五万军队一共投降了四万多,只有原本属于王德麾下的八千多人,回了朝廷。
 

 秦桧也在这个时候向提拔过他的张浚发起了背刺,张浚引咎辞职!
 

 淮西兵变造成的影响极大,岳飞上书请求到淮甸,拱卫朝廷,但赵构只让岳飞驻扎在九江。
 

 不久,岳飞探听到金国想要将宋钦宗的太子赵谌放回来的谍报,于是上书赵构,请求立赵构的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赵眘)为皇太子。
 

 此举,让赵构很是不满,责备了岳飞。
 

 这件事,又成了那些黑子抹黑岳飞的一个理由,说什么一个将领,还参与到立储之中,不是找死?
 

 呵呵,搞笑吗?
 

 众所周知,赵构被吓萎了,不行了,赵构原本的太子,也因为以前挨惊吓,夭折了。
 

 所以,赵构才收养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赵瑗!
 

 如果真的是宋钦宗的太子回来了,朝廷肯定要起争端。
 

 毕竟,赵构没后,赵光义一脉也基本在靖康之耻中被一锅端了,就算还有宗室,那也和宋钦宗,宋高宗的血脉距离有点远。
 

 所以,岳飞建议早立太子,的确是有利于稳定朝政的,毕竟宋孝宗虽然是赵匡胤一脉的,但确实对赵构挺孝顺的。】
 

 ...
 

 “噗!什么,朕的后代被一锅端了?”宋太宗赵光义第一次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什么?朕的后代被一锅端了!”宋真宗身体摇晃,差点跌倒。
 

 “哎,这赵构也难啊!”宋仁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一刻,他很理解赵构。
 

 都是没儿子,他很清楚赵构怎么想的,无非就是想看看未来还能不能生出儿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