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我媳妇竟然收服六个家族

 田员外说他家里有二百七十七五陇地,这个数字恐怕会让后世很多人不可思议,折合竟有27万亩啊,那得是多大一片范围。

 甚至就连杨一笑,在刚穿越那会也懵逼,太吓人了,地太多了。

 仅仅一个家族,就拥有二十多万亩地,这简直不敢想象,脱离后世人的认知。

 然而如果把这个情况放在古代,尤其是王朝开国已经百多年的时候,土地兼并情况愈演愈烈,这种情况几乎是天下皆同。

 古代一个现实,地广但却人稀。

 尤其靠近边境的地方,情况越发的明显。

 在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土地是分发给全民的,由于粮食产量低下的缘故,所以古代每口人的田产都不少。

 比如历史上的唐朝初期,每个百姓都能拥有‘永业田’,男丁100亩,女性40亩,史书记载着十亩之地养一童的说法,意味着只要有小孩降生就能分到10亩地。

 而随着小孩的年龄长大,到了成年之时又会分田,只要勤恳耕作,粮食足以养活。

 除此之外,还有开荒田。

 朝廷鼓励民间开荒,头三年不收取税赋,老百姓只要愿意干,开出的荒田就是自己的。

 唐朝如此,云朝也差不多,土地政策基本沿袭以前,每丁每口的田亩都不少。

 然而可惜的是……

 这都是开国之初的政策。

 任何一个王朝建立后,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出现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恰是土地方面的兼并。

 开国之初分给百姓的地,中期之时已经不属于民,而如果到了王朝末年,各种兼并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泾县!

 地广人稀!

 由于比较靠近草原边境的缘故,这个县的县域占地属于较大的那种,东西长度90里,南北竟然140里。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占地3150平方千米的概念。

 一平方千米是多少亩呢?很少有人知道它是1500亩。

 如此一算,吓死个人,如果把泾县所有范围都看作土地的话,仅仅这一个县就能开垦四百多万亩。

 当然这是理想数字,实际情况不可能这么多,毕竟村庄和县城都要占地,山林和荒丘也会占地,所以扣除这些地方之后,泾县可供开垦的土地约是300万亩。

 这数字很合理,也符合开国之初设县的规律。

 那时候泾县大约有1万多人,每口人按照100亩进行分田,这部分就是100万亩,属于朝廷给的基本田。

 此外则是官田,按云朝律法是民一官一,这说的是比例,也是设县规则。

 大概的意思是指本县有多少人口,那么县衙就得掌握着相应人口的官田。

 而那时候泾县有民一万,一万人的均田是100万亩,所以云朝开国之初的泾县官田,同样也是划定了100万亩。

 这两部分加起来,已经200万亩了。

 至于最后的一百万亩,则是可以开荒的野地,又或者曾经也是良田,只不过因为战乱荒废,总之一句话,开国之初的规划很合理,泾县有民一万,所以设县划地3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