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皇帝看出我想谋反?(第2页)

 “为了达成这个念头,朕专门开设恩科,甚至朕已经决定启程,亲自前往青州观睹科举。”

 “可惜,世事每每让人无奈啊!”

 “江淮一场大水灾,十几万百姓遭了殃,当朕得知消息时,百姓已经死的不到五万。”

 “文武百官都瞒着朕,二十多年报喜不报忧,如果不是他写信给朕,朕恐怕一直不知道百姓遭灾。”

 皇帝一边喃喃着,一边又剧烈咳嗽,却挥手撵开了想要伺候的太监,自己一个人继续站在窗户前。

 他看着窗外大雪飘摇,耳听着外面寒风呼啸,突然,重重一叹:“朕知道,朕不算个好皇帝,我自小就喜爱文雅,对于江山没有兴趣。”

 “登基二十五年以来,朕把天下治理的很差,不但朝政越来越糜烂,北方异族也越来越强横。”

 “可是朕一直心理逃避……”

 “对,心理逃避,这个词还是小友写信让我学到的。”

 “那一日,朕收到他的信,在那封信的开头处,他照例写了几首诗,让朕开心,让朕欣慰,但却在诗文的后面,郑重请求朕帮忙。”

 “他在信上说,江淮百姓遭到了大水灾!”

 “他在信上说,十几万百姓快要死光了。”

 “他还在信上说,那些百姓就在京师之地,然而虽在京师之地,每天照样还是饿死人。”

 “所以,他写信求朕……”

 “他说他想替百姓做点事,他说他想替朝廷招抚流民,只要朕允许他做这个事,他哪怕散尽家资也要赈济灾民。”

 “呵呵,这个小家伙还是年轻啊。”

 “不知不觉就露出了马脚……”

 皇帝说到这里,仿佛因为有趣而展颜。

 他苍老的容颜笑呵呵的,仿佛被小友的稚嫩手腕逗笑。

 接下来的话,太监们听的脊背发寒。

 所有人下意识的捂住耳朵,不敢再听皇帝的喃喃自语。

 偌大一座宫殿中,只有皇帝的声音。

 悠悠的,慢慢的,说着心声,淡淡评价。

 “杨一笑啊,朕的小友,看似聪慧,其实傻乎乎的可爱……”

 “他虽然在信上说的大义凛然,通篇都在表明他想为朝廷分忧。但是,朕岂能看不透他的心思。”

 “他可能忽视了一点,朕毕竟是个帝王啊。”

 “哪怕朕自幼不喜欢朝政,但是皇族岂能不学习国策?”

 “权术课,平衡策,忠奸分辨之术,任用臣子之略,朕在年幼的时候,各门课业都是第一。”

 “哪怕我不是个好皇帝,但我不是个傻皇帝,他信上说的再怎么大义凛然,朕只一眼就看透了他的意图。”

 “呵呵!”

 徽宗皇帝和蔼的笑了,明显并不恼怒杨一笑。

 反而他像个极为慈祥的老爷爷,因为看出小孙子的稚嫩手腕而逗趣,笑呵呵又道:“还是太年轻啊,年轻人不懂藏心机。如果是朝中那些老谋深算的大臣,肯定不会像他那样傻乎乎的写信露馅。”

 “可是,也正是因为他傻乎乎的写信给朕,所以,朕反而不生气他的私心。”

 “人嘛,哪能没有私心呢?”

 “那江淮的四万流民,能活下来肯定都是精锐,如果招抚之后征兵,必然是一支不错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