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求医的挤破门

 渐渐,在社会上都在传言,说勐养医院治疗钩体病最厉害了,从开始流行到现在,还没有死一个人。

 于是,离勐养比较近一些的外地病人,都开始把病人送到勐养医院。

 更有甚者,别的医院的重症病号,不再送县医院了,而是送勐养医院。

 不过,说勐养医院治疗水平高,连勐养医院的员工自己都不敢承认。

 “我们医院治疗钩体病水平高?那是瞎扯!根本就没有的事。”

 当外面的人询问勐养医院的职工时,十有八九,职工会这样回答。

 “你们没有死病人,这就是证据呀。”

 “证据个毛线!我们医院几个毛医生,谁不知道他们的水平?”职工们的回答也很直接。

 “那怎么解释没有死病人呢?”

 “解释不了。运气吧。碰巧吧。或者我们医院收治的病人都比较轻一些吧。或者说我们医院风水好吧。”

 解释的原因很多,一口气可以列出很多。

 只有邹晓渔和孙洪亮,还有几个护士心里清楚,没有死病人,是秦耕在起作用。

 但是,他们也不敢说是秦耕水平很高,因为,逻辑上,秦耕没有水平高的底层基础。

 他为什么会水平高?

 这是没道理的事!

 至于宋瑾之副院长,他并没有注意到秦耕的能力,他安排秦耕,邹晓渔,孙洪亮一个组,在他的印象中,邹晓渔工作5年了,是最有经验的,孙洪亮紧跟其后,秦耕当然最差,因为秦耕开的医嘱漏洞百出,脑溢血不记得用止血药,胃病开抗生素,他不够格。

 加上具体在病历上写医嘱的,每次都是邹晓渔,所以,宋瑾之以为,这一组的主力应该是邹晓渔。

 邹晓渔水平很高?

 宋瑾之有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有几次,危重病人到了他们手里,都奇迹般好了。

 但是,不可能!

 邹晓渔,包括孙洪亮,他们不可能水平高到哪里去!

 关键是,他看了他们修改的医嘱,药,还是那些药!根本没有什么特殊,即使剂量变了,使用时间变了,但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