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书传山里听雨

第344章 朝堂争议(第3页)


 “嗯,老三,那你觉得高笙书这么做是大逆不道吗?”


 “父皇,儿臣以为,凡事要区分主次,如今蛮夷多次袭扰我国国土,掳掠我国边民,故此,眼下朝廷最主要的大事就是要彻底击破蛮夷,还我边境的安宁。可是,由于前些日子广陵、楚州一带发生涝灾,朝廷削减军费救灾,也是事出无奈。故此,父皇高瞻远瞩,同意让高笙书收取边关十三个州郡的赋税充作军费。


 “可是,儿臣也在边关待了一些时日,知道那些州郡土地贫瘠,百姓生活非常困顿,能所收的赋税更是寥寥无几,高笙书所率大军的军费仍差了许多。故此,高笙书为了击破蛮夷,而取消盐铁官营及放开开矿限制,虽有违朝廷律例,但他这么做,只是事急从权,朝廷万万不可求全责备。儿臣之言,皆出肺腑,望父皇明鉴。”


 澄欢的话音未落,一旁的刘宇涵不等景德帝问他,就站起身,说:


 “诚郡王所言差矣。昔日汉武大帝听从桑弘羊之策,开始推行盐铁官营,经过历代朝廷坚持,利处甚多,一者,国用丰饶,盐铁之利,尽入公帑,足给军国之费;二者,集权与朝廷,削夺地方豪强之财权,使中央之权愈固;三者,规范行业,使盐铁品质得以保障,惠及百姓,利于农桑。而高笙书此等行为,不但触犯朝廷律例,更是有违我朝祖制,请陛下明察。”


 澄如以为景德帝听了刘宇涵的话会有所表态,哪知景德帝却问刘宇涵:


 “刘宇涵,你是户部尚书,朝廷用兵开支用度,你须做好保障,你说,高笙书若不如此去做,那边关军费的缺口如何筹措,你倒是替朕想一个主意出来。”


 刘宇涵上前叩首,说:


 “陛下,天下之事,一事有一事之准则,若混而淆之,则乱由之生。边关军费存在大大缺口不假,但也不能因此就违反祖制和朝廷律例,否则,必致是非莫辩,功过不分,朝廷律法皆成摆设,以至于伤及朝廷根本,望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