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于公于私(第2页)
看料子,肚兜和虎头帽都已经有年份了,虽说一直被收藏得很好,却也有些泛黄。
单子寅最后将自己亲手绣的一双虎头鞋也一同放了进去。
黄泉路上不寂寞,赵堃有他早几年已经成型最后却流产了的孩儿作伴。
等到后事办完,京中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才收到消息,当今陛下竟然薨逝了。
这不就……不用打仗了吗?
紧接着单子寅便开始开仓放粮了,并且打着的名义是中宫皇后攒下的月例在放粮。
京城里并没有遭灾祸,也没有真正以上的穷人,之所以粮食短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局势动荡,人人以为要打仗了,以为要变天了。
一时间粮价疯长,人人都在争抢屯粮,市面上便很少有粮食和鱼肉了。
可人人都知道,赵堃生前并无子嗣,就算是皇后刚刚生产不久,那毕竟也只是个公主而已,而且很快民间便开始流传起来,说是小公主也随陛下一同去了。
这下陛下岂不是绝后了?
但皇位却永远不必担心无后继者。
九王爷本就已经攻入了京城,但随着赵堃的死,他又变成因为陛下病重,赶回皇宫来见陛下最后一面了。
这时候中宫皇后请出了两道圣旨,一是先帝曾下旨传为给赵堃,待赵堃百年之后,再兄传弟位,而赵堃临死之前也的确留下了遗召,传位给九王爷。
到底还是给了赵堃死后的体面。
至少是给了他继位的正统性,没给他定位成谋朝篡位而登基。
于是在谢清亲自传旨之下,九王爷便半推半就地登基了。
他登基之后第一道圣旨,便是给谢清的。
仍旧保留谢清的前皇后之位,移居慈宁宫,但谢清自请出宫带发修行,声称因先帝之死过于沉痛,不愿再留在宫中睹物伤情。
九王爷不放心她去庵里修行,在宫外另辟了别院,给谢清居住,一应月例仍旧按照皇后仪制来办。
底下人惯会捧高踩低,虽然赵乾已经竭力给了赵堃体面,但人走茶凉,他在位时政绩如何,也自在人心,如今谢清甚至都不在宫里住了,出宫之后谁也无法保证她不会遭人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