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孝廉(第2页)

 张超颇是激动,问道:“不知何策?”

 望着帐中跃跃欲试的诸将,朱儁笑道:“皇甫将军以为黄巾部众虽众,但却结草木立营,如能用火烧之,必能惊慌其卒,两军里表并发,当能大破波才,以挽豫州危急之形势。”

 “黄巾少经兵事,今以火烧之,惊扰其部,以锐卒当前破营,敌寇必溃矣!”

 说着,孙坚猛地起身,拱手说道:“望将军吩咐,坚愿为先锋!”

 “末将愿为先锋!”

 见军功在前,营中诸将纷纷起身。

 “好!”

 朱儁满意颔首,说道:“据皇甫将军军令,今夜西北风大起,其部将会持茅草,火烧长社西、南二营黄巾,强攻波才大营。而我军袭东、北二营黄巾,直取彭脱所部。”

 “孙坚、张超听令!”

 “末将在!”二人拱手出列。

 “命你二人各引兵马为先锋,持硫磺、火油、茅草,分别火烧东、北二营。”朱儁吩咐道。

 “末将领命!”

 朱儁环视帐中诸将,说道:“今夜本将亲统大军,余者将校随我出征。”

 “另外传令于曹操,命他率部奔赴长社。”

 “诺!”众人应道。

 继而,朱儁看向王允,说道:“劳王豫州率老弱守营,夜袭如若不成,还需豫州出兵接应我部。”

 “请朱将军放心,允坐统长葛大营。”王允保证道。

 “善!”

 且不言众人各自退下筹备今夜战事,张虞跟随王允回到营帐。

 帐内,王允邀请张虞坐下。

 “济安!”

 盖有了破敌之策,王允心情愉悦,笑道:“济安单骑逞雄,视十余万大军如无物,实乃少年英杰。”

 张虞神情恭敬,说道:“公杀宦官,辱庸吏,行常人所不敢为之事。虞在大麓山进学时,常崇公之所为。”

 “哈哈!”

 谈及王允的年少伟事,王允开心了许多。

 “实话而言,论胆略勇武,我远不及济安今时之所为。”王允感叹说道。

 说着,王允笑吟吟说道:“昔我初闻济安为我王氏婿时,恐济安有勇而无谋。然经此送信之事,我已无忧!”

 张虞之所以能送信成功,表面看似是因武艺,实则之所以能成功,核心在于张虞在迷惑黄巾的计策上。毕竟若仅凭勇武,纵使张虞有三头六臂,也会被黄巾军射成筛子。

 “多谢王公赏识!”张虞答道。

 王允沉吟少许,问道:“济安今时岁数多少?”

 “今年十八!”

 “十八岁?”

 王允思索良久,问道:“云中郡内有多少人?”

 张虞如实说道:“回王公,昔胡人昌盛,云中北境多被侵犯,故云中郡治暂迁至南沙,人口寥寥无几,盖有数千户。我张氏得张并州招抚,迁至参合口,受定襄太守管辖。”

 “不知王公为何问及此事?”

 王允抓着髯须,笑道:“年少成名,不拜孝廉,岂不可惜?”

 闻言,张虞心中大喜,拱手说道:“小子名声尚浅,年岁尚幼,恐难受称孝廉。”

 王允不以为然,冷笑说道:“以济安之才,若不能受举孝廉,怕天下郡国将寡有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