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亚信科技(第2页)
2、1995-1997,机构投资,遭遇困境;
1995年3月,亚信总部移师北京,定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当时,美国sprt公司正负责建设a,亚信顺利承接了北京、上海两个节点的工程。国内拥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公司并不多,很快,大批项目找上门来,亚信开始步入发展轨道。
经刘亚东介绍,时任万通实业集团总裁兼万通国际集团董事长的王功权认识了田溯宁和丁健,这位触觉敏锐的“民营企业家”非常看好亚信的发展前景,愿意以25万美元换取其8%的股份。在他的鼓励下,刘亚东也加入了亚信的创业团队,负责公司运营。
但是,这场类似风险投资的交易却没有得到董事会的理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通要求的是看得见的回报,而短时期内,亚信并不能给予这样的保证。八个月后,迫于董事会集体压力,王功权不得不提出撤资。直至一年后,亚信才勉强以50万美元回购了万通国际在亚信的股份。
这次不规范的融资严重地打击了亚信,一度创业者们甚至怀疑公司是否真的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资金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公司内部暴露出许多管理上的弊病……危难之际,亚信创始人将新的融资计划正式纳入日程,而此时,风险投资成为他们首选的融资对象。
3、1997-2000,基金风投,成功跃迁。
1997年1月7日,亚信的主要创业者在美国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达成共识,一致希望引入创业投资、引入外部投资人的经验和帮助、引入职业经理人(尤其是财务总监),从而帮助公司摆脱发展资金、内部管理以及治理结构的困境。
同年6月,亚信邀请美国投资银行robertsonstephenspany作为融资中介,一边完善商业计划书、研究公司的市场、竞争、产品、核心竞争力等;同时,确定了近十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目标,虽然各家机构对亚信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愿意投资的仍占大多数。最后,亚信落定warburgpc(华平)、avest(中创)、fidelity(富达)三家作为联合投资者,促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一次技术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