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IT人莱茵哈特洛克
第179章 新功能与新游戏
2000年,这是一个英雄的年代,互联网领域英雄层出不穷。
这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it巨头遮天蔽日。
人们只要开发一款软件,加上一番憧憬,就可以获得关注,甚至获得投资。
这一时间段,出现了拓普,这一最耀眼、最神秘也最赚钱的“高科技概念企业”。
这家如日中天的软件企业现在正处于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坐火箭的阶段。
1993年,拓普初创阶段,是靠倒卖电脑维持,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三轮阶段”。
为了维持公司,创始人宋茹华每天蹬三轮跑业务,他自嘲地说:“蹬一下,一毛钱;蹬两下,两毛钱,100下就是10块钱。”这个时候,敢于下海创业,而且蹬三轮跑业务,在全国大学教授中,除了宋茹华,就几乎没有其他人了。
这种辛苦,终于得到了汇报。
1994年,蓉城税务局需要一种能自动打印发票的税务软件,宋茹华一口应承了下来。随后,用了12天,完成了这项任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至此,拓普进入了第二阶段,在it领域飞驰的阶段。
后来几年,拓普公司靠着税务软甲和其他各类需求,得到了快速增长。不过国家出台了文件,发布了“金税工程”,拓普公司遗憾地退出了这项业务,继而转型其他业务。
苦思良久,宋茹华找到了发展的钥匙,软件园概念。
拓普在四川规划的“西部软件园”成了全国四大“首批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1997年,领导考察拓普,问道拓普有什么困难,宋茹华抓住了机会,提出了上市的计划。省政府大力支持。拓普借壳,成功上市。
自此,拓普进入了在资本市场“坐火箭”的阶段。
仅在1998年,拓普软件宣布实现营业业务收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利润增长5400%,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居高科技软件行业第一位。
------------
林世琛看着手中关于拓普软件的报道,心中直道,真是时势造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