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我们有什么
短短三天时间的发酵,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彻底大火。
相应的,一众主演姜闻王姬在极短的时间里,被全国观众熟知热议。
导演王晓和冯裤子,东盛影视公司自然也没有被落下,在这娱乐方式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大家的选择并不多。
连上网冲浪都冲不了,一部好的电视剧从片头曲响起开始,说句一字一帧的看都毫不为过。
导演副导演,监制制片人,乃至出品公司都能死死记住。
甚至还有极其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观众,还特意拿出笔和纸,先记电视里的人物名字,片尾再和演员表里的一一对应。
北影校园内,阳光透过树隙,洒下斑斑点点。
“小婧,中午你想吃什么?”
“随便。”
“嗯...火锅怎么样?”
“现在很干的好不好,而且我最近也有点上火,天也这么热,吃什么火锅。”
“那,咱们去吃川菜?”
“鲍劲松,你是不是诚心跟我作对,都说了我在上火上火,火锅都吃不了,还吃什么川菜!”
“那就去吃西餐,听说西单新开了一家西餐厅,现在正好在打折...”
韩豪婧摸了摸自己因为熬夜太阳穴旁边泛起的火痘,虽然能拿刘海遮住,可总是下意识的想去摸。
“不去,西餐不是牛排就是意面,一点新花样都没,而且跟我姐我姐夫家的比,外面的一点都不好吃。”
“那你说,你想吃什么。”
“随便。”
韩豪婧自顾自的往前走,校园内对上任何一个学生,给她的感觉好像都认识自己似的。
哪怕不认识的,身边同伴总有认识的,皆会顿足私声低语。
《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大火,虽然她不是剧里的演员,可好歹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九成九的学生,顺利进入剧组一起去美国参加了拍摄。
她突然在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报考摄影系,做演员走到台前不是更好。
“韩豪婧!”
身后的吼声猛地响起,给她吓得一激灵,扭过头看向鲍劲松窜起一股火气。
“鲍劲松你发什么神经!”
“我发神经?好,我是发神经,我不像你有那么个手眼通天的姐姐姐夫,说进剧组就进剧组,是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我高攀了行不行?分手吧,老子还不伺候了。”
“分就分,你可别后悔!”
“呵,谁后悔谁孙子。”
韩豪婧看着走远的背影,心里出现一丝慌乱感,可很快被压了下去。
神经病,自己又没有惹他,好端端的就提分手。
......
钱度闲着没事,在家写了一份对《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文章,晚上韩子童回来,递给她。
“看看怎么样,能不能上报。”
“电视剧的大火,我想正是因为在国人的潜意识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这么富有侵略性的中国男人,这个人他强壮冲动,易发怒,他为了...”
洋洋洒洒一千多字,韩子童越看越认真,最后更是稀奇道:
“可以啊,文章质量很高,比那些专业的评论员还厉害,给我投稿的?”
“当然,你要觉得行,那就登报呗。”
王启明为了重温自己的音乐梦想,一掷千金,雇佣了纽约交响乐团和自己合作,在买坤的时候,更是直接把大把大把的美元甩在白人坤女的脸上。
就在国外华人生存环境普遍不怎么好的时候,王启明敢直接对着白人做出十分不雅的手势。
这会儿,在美国人眼里,华人就是那种规矩老实,不惹事端的亚粥小男人形象,怎么可能如此放肆。
这就是二十世纪末的一九九三年,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成,大批像王启明这样的人,天不怕地不怕,敢去闯敢去干,在北上广深,随处可以看到这些对物质生活充满了渴望的年轻人。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波澜壮阔的改开,剧中只是一个王启明,反映的却是现实社会中千千万万个‘王启明’
钱度也是心血来潮,他突然发现自己投资出一部,具有社会广泛热议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还挺有成就感的。
赚多少钱对他来说,即使现在哪一块儿生意亏了都没什么,这头亏了,那头儿找补过来就是。
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更容易令人愉悦的。
九月底最后一天,正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京城火车站乃至机场却出现了很多拎着长枪短炮的中年男女。
“诶,老吴?好家伙,你怎么也来了,合着咱们还是一班火车。”
“军子?这奚仲汽车是邀请了多少报社,不光我来了,在省报的芳姐和刘凯飞他们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