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是非问题
这个文章的名字,就是《匠籍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是一篇通篇白话文,在文章的开头,李恪就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用通篇白话文样式写文章,因为这是给所有大唐人看的,主要是给那些不识字的大唐人看的。
所以李恪就用了通篇白话文。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讲故事的办法进行叙述的。
主要是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是在嫘祖纺纱机发明之前,大唐女子和大唐平民之间关于织布和买衣服这种生活上的不便。
或是布料价格太高,买不起衣服,一家人每年才一两件衣服,或是织布效率太慢,而且织出布以后,还要看那些布商给价格,布商仁心了,给你一个合理的,布商耍奸的话,就只能自己吃亏。
但是自从嫘祖纺纱机出现后,有了纺纱机大工厂,妇女们可以去纺纱机工厂上班,每年挣得钱不比在家务农的男人们少,即便是纺纱工人的价格持续变少的情况下,依旧比得上在田间劳作一年的收入,这是李恪定下的底线,也是在放开商贾政策的时候,与官员们商量制衡商贾无良的一个措施。
还有就是大量的布匹充斥市场,使得布匹价格连续降低,使得做衣服的价钱也降低了,家家户户的人们,每人都有三四件衣服。
这就是嫘祖纺纱机改变的衣食住行中的衣,这一情况。
这是工匠提高了纺纱业的生产力,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后,所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