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读书是为了什么?(第3页)

 可是皇上并不满足这些,他还要这些孤孩会行军队列,会基本医术,还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不是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依我看,今上常出奇思妙想,这些事情还在常理之中,我等还是依照这些给个章程,然后复交皇上实施如何?” 

 就这样,在皇帝和六院院长的反复商讨下,在六月份时节,第一批孩童依照年龄分了十三个年级,从最小的未满一周岁开始,然后一岁一个年纪,一直分了十三个班。 

 两仪殿内,李恪坐在案桌上看着学院院长上的关于教科书的奏折,也就是关于教授孩子学习进度的奏折。 

 李恪还记得,这些刚开始的奏折里,这些院长纵然是知道这些孤孩以后不一定会参加科举,但还是对于经史子集方面的教育有着过分的偏执,他们甚至一度想上林苑书院,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中,除农事所用时间外,全部都学经史子集,并且还隐晦提出,将来这些人或许可以是科举的主力。 

 对此,李恪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按照他们描绘的美好蓝图下,只要能让翰林院的翰林来教授这些孩子,那这些孩子将来肯定在科举的道路上前途不可限量,甚至如果教的好的话,十年后的科举取士,每年至少能占科举成员的一半,到时候科举士子有一半出自皇帝门下,那岂不是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