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谁来书写(第3页)
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好些次之后,对于这样的一个长河一般的故事,我的心里,时常不免几分纠结。以前那个笑话就说,写文章甚至比生孩子还难,毕竟,孩子就在那儿,是真实存在的。而文章呢,如果没有生活、艺术等方面的积累,你就算是咬破笔头,也是写不出来的。
想了那么多,如果撇开那前世今生什么的,单单看前些年和金陵城相关的那段往事,倒是要单纯一点,更容易落笔吧?
是啊,那样的一段故事,前后也就是好几年的时间,线索也不算太复杂。而且,每到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那些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我都会停下来,仔细地斟酌一番,回顾一番,甚至还展望起未来。尽管,在那种时候,我也不曾想到,要把它们形诸笔墨。不过,由于那是来自于自己的亲生经历,就是到了现在,我依然是记忆犹新的。如此说来,一个大致的思路,也就可以勾勒出来了。是啊,我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如果先从亲生经历说起,在书写的时候,如果遇到那些疑点,主要是涉及到前世方面的,也可以先做一个记号,到时再作求证。我的意思是说,首先要保证故事的完整性,然后,再根据那些疑点,看看是不是可以再增添些什么?这种做法,或许才是切实可行的吧?
而且,有些时候,我似乎也没必要求全责备吧?那些读者,他未必就会让你牵着鼻子走。因为,对于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我所写的,其实还只是一家之言。
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有些问题,是可以留给读者的。甚至,他们的想法,也会对我有所启迪。再说,这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吧?过了一些时候,再回过头来看那些已经写出的章节,到时候,说不定,自己的思路,也会更为开阔些。
多少个夜晚,我心头的那一片原野,一直都在展开着这样的一幅长卷:细雨绵绵,那空气,也是湿漉漉的,简直可以拧出水来了。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暮春雨夜,我再次看到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那种沧桑变迁的感慨,就此涌上心头。
其实,这样的一首诗,我并不是第一次见到。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同样的诗句,同一个人,感受与感悟,为何依然会有所不同,甚至是迥然有别呢?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那样的一个雨夜,就连我自己,也未必就想得很清楚。然而,再过一些时候,当我随着养父要离开家乡,前往金陵城的时候,这种感觉,才会格外的明显。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从那个夜晚开始,一出大戏的帷幕,已然是悄然拉开。只不过,限于自己的阅历,自己一时没能觉察而已。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以后回首往事之际,有意无意之中,我都已经习惯于将这个夜晚,作为起点!是啊,再向前追溯,意义并不是太大。由此也不难想象,就算是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我们也在进行着某种选择。找不到开端,以后的发展,就显得杂乱无章,难以索解。于是,就像走路一样,我们也习惯于这样暗示自己:这第一步,就从这儿开始……
这世界,总有一个空间,总有一段时间,总有一种记忆与心情,是属于你自己的……“好吧,空想到底还是空想,了无痕迹的空想!”赵昭婷喃喃低语着,再过了片刻,就铺开纸张,挥毫书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