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那些迷梦中的人
这样的现状,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了呢?
“你,你如何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呢?”赵昭婷这样问道。
徐海韬淡淡一笑:“我想,有些语言,就是那些正在装睡的人,也是能够听得懂的……”
“哦,我们此行的目的,也就在这里了?”赵昭婷恍然大悟了。
“对,这就是我们走这一趟的目的!”徐海韬接过话语,“接下来,我们的准备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这天上午,赵昭婷和徐海韬离开直隶,踏上了返回金陵之路。
一路上,赵昭婷思绪如潮:今天是1912年2月13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六,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如果行程顺利的话,还能够赶回金陵城,跟爹爹、妹妹他们一起,辞旧迎新,共度新春佳节。只是,这一路上,只要一想起那些事情,我的心情,注定是不会平静的了。
一个多月之前,也就是1月上旬的一个午后,为了徐海韬口中所说的那些“准备工作”,我们找到了直隶省的同仁。这位负责人名叫彭家珍,年纪和徐海韬差不多,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浓眉大眼,仪表堂堂,一看就是个意志坚定、智勇双全的仁人志士。寒暄几句,交流了一些情况之后,徐海韬这样说道:“家珍兄,我和昭婷他们前来,初来乍到,对于直隶一带的情况,还算不上有多熟悉。因此,相关事宜,尚请家珍兄做主……”
皱了皱眉头之后,彭家珍缓缓地说道:“根据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清廷之所以还在观望,迟疑不决,主要是有这么两个人,其中之一嘛,就是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了。说起这袁世凯,我们盟会成员,一时也没有太多太好的办法……”
大概是听得出来,“家珍兄”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自己也说上几句,于是,徐海韬这样说道:“十多年前,袁世凯就开始小站练兵了。现如今,手握那装备精良的数万北洋精兵,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因此,我们还是要尽力争取一下的。孙大总统也公开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就可以推举他为民国大总统!我们盟会上层,对于这位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可谓是仁至义尽了,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
沉吟片刻之后,彭家珍这样说道:“因此,对于袁世凯,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最理想的情形,应该就是,碰了钉子之后,袁世凯幡然醒悟,能够站在我们的立场,要求清帝逊位。嗯,这位内阁总理大臣,在清廷内部,毕竟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家珍兄的看法,极有见地!”我由衷地称赞道。
彭家珍哈哈一笑:“赵姑娘,过奖了!此前,我也听同仁说起,赵姑娘巾帼不让须眉,此前,在光复金陵之中,也曾经立下汗马功劳!”
一次未能如愿以偿的行刺,如何能够在“家珍兄”面前“现眼”呢?于是,我岔开了话题:“光复金陵,最主要的功劳,还在于那些同仁如何深入新军,策反转化,为我所用……”
“赵姑娘如此谦虚,果真难得!”彭家珍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再说了一阵子之后,徐海韬用征询的语气,这样问道:“家珍兄,目前这第二个目标,又是谁呢?”
眨了眨眼之后,彭家珍字斟句酌道:“这第二位嘛,倒是个皇族贵胄,姓爱新觉罗,名良弼。目前,有一伙皇室贵族,他们秘密集会,要成立一个名叫什么”君主立宪维持会“的组织,负隅顽抗。他们一方面想夺回内阁总理大权的实权,以架空袁世凯。另一方面,还要由铁良出任清廷总司令,叫嚷着要与我们南方决一死战。这良弼,就是这一伙人的首领了……”
徐海韬大怒,一拳砸在了桌面上:“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对于这样的顽固分子,任其嚣张下去,南方新生的政权,就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