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298章 让对手逃脱了(第2页)

 此时此刻,涂头领的心里,多半也是不好受的:毕竟,他总觉得,自己本来就是负责押解那马先生的,让那家伙就此逃脱,自己总是难辞其咎。其实,涂头领也没必要这么想,能够去行刺,若能成功,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就算暴露了,失败了,那也没什么,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方并没有人员方面的折损。

 按照目前的局势,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大多已经光复。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两江总督,迟早也会有落幕的那一天。既然是这样,我们的着眼点,主要还在于战场上的胜负。因此,这位涂头领,没必要因此背上什么心理包袱。

 哦,总督府的那些追兵,似乎也没有迫近的迹象啊?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这一行四人,也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厉害人物,因此,捉不捉得到,也是无关紧要的。

 只是,由于是在总督手下当差,就拿着火把灯笼什么的,到外面转一下,散一下心。到天亮之后,就可以回去复命了。反正,就是在总督本人心里,目前想得更多的,主要还是城外新军所带来的压力,至于逃脱在外的这几个“叛军”,那倒是无暇顾及的了。那些追兵,只是出来“缉拿”要犯的,至于能不能如愿,那是无关紧要的了。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于我们来说,那警惕之心,还是要有的。和警戒相关的那根弦,还是要紧绷着的。

 这一带,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尽管是荒草萋萋,不过,几条零星的石板路,也隐约可见。此外,就是散落在一旁的那些石刻了。从形象上看,石板上所刻的,应该就是天禄和麒麟。这,这就是神道两旁的石兽?由此看来,这一带地方,应该就是古代某些皇族的陵墓?

 那么,这陵墓的“主人”,又会是谁呢?

 首先,此处不是明孝陵,这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前些日子,我专门去看过明孝陵,此处的山势地形,跟明孝陵那一带,是大有不同的。这一点,即便是在夜晚,我也能够确认。

 既然排除了明孝陵,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应该就是六朝时期了。一般情况下,这所谓的“六朝”,指的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孙吴、东晋,以及东晋之后总称南朝的宋、齐、梁、陈。

 嗯,如此说来,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一带地方,极有可能就是,南朝宋刘裕的初宁陵?

 大致上估算一下,如果真是这样,那已经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人生短短数十载,这样久远的历史,有时简直有点难以想象: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实,就算是唐代的杜牧,当他见到那些寺庙、楼台的时候,未必就是最初所建造的样子了。晚唐时期,那些寺庙、楼台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时候,有些都已经是几经兴废的了。人们在读到这首《江南春绝句》的时候,大多容易被前两句的江南美景所吸引,对于后两句的世事沧桑,似乎就缺少足够的感同身受。

 现如今,由于不是为了逃避追兵,对于这一带地方的道碑石刻,我又有多少了解呢?此前,与此相类似的,我只是见过明孝陵。由此看来,要说见识,我实在有点汗颜了。

 当然,我也可以这样宽慰自己:这几年,特别是最近一两年,事务繁杂,整天都忙得像个陀螺一般,有些事情,难免是无暇顾及的了。

 那么,撇开这些道碑石刻的真相不论,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一带地方,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东晋和南朝的历史,我所知晓的,也只能说是一鳞半爪。不过,有时候,在梦里,我倒是能够飞回去,让自己置身于那一段历史之中:面对着偏安一隅的处境,东晋最后的几个皇帝,倒是有点漫不经心,习以为常了。在他们的心目之中,长江以北的故土,既然沦丧已久,既然早就物是人非,既然在这江南依然能够尽享富贵温柔,那么,过往的那一切,就当它是梦境,就让它们成为过去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在这些人当中,有那么一个将领,他崛起于寻常巷陌,他一直在想,当初的大汉雄风,能否重现?于是,接下来的那一幕幕,于权谋大计、苍生社稷之外,尚有一些宫庭内外的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