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285章 脚踏实地(第2页)

 “这件事情嘛,倒是一言难尽……”徐海韬说着,把嘴巴凑到对方耳边,低声说了好一阵子。

 赵昭婷屏住呼吸,凝神静听着,脸上的表情,也像过山车一般,高低上下,起伏不定。

 “嗯,要说这是一笔账,”赵昭婷喃喃低语着,“也自有道理吧?只是,只怕,只怕这样的一笔账,也是不容易算得那么清楚的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秋天到了,有些账,总是要算一下的。”徐海韬这样回应道。

 三天之后,向小玲子、牟煜明交代完相关工作之后,赵昭婷、徐海韬启程前往金陵城。

 这数百公里的水路,有的是时间,于是,在好几个时辰里,凝望着那茫茫一片的江面,赵昭婷的思绪,也随着那浩浩江水,沉浮奔涌着:四年多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原本我也以为,既然离开了那个家,回不回去,都无所谓了。不曾想到,为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这一次,还是非回去不可的了!

 是啊,有些账,不管你愿不愿意去想,都会在那里的,也迟早是要算的。

 这世上的事情,真的就是那么的一言难尽。

 当初,就是因为赵仲儒执迷于科举,才导致我和徐海韬望眼欲穿,想见一面而不可得。好几年之后,我和徐海韬却为了另外的某个重要使命,要回去跟他摊牌了。原本,赵大亨是强势的一方,然而,几年之后,见到曾经的穷小子徐海韬,他还是那么道貌岸然吗?人说“后生可畏”,见面的那一瞬间,他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感慨呢?如果真的是“悔不当初”了,那么,接下来的商谈,会不会就顺利一点了呢?

 当然,现在,我还只是往好的方面想,万一到了那时,赵大亨依然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为所动的话,那又如何呢?我和徐海韬都很清楚,他背后的靠山,是大有来头的。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接下来的事情,又从何谈起呢?或许,我们只是属于有潜力的一方,未来是属于我们的。然而,目前的世道,能够想到未来的,又有多少人呢?更多的人,只看眼前。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据说,商人最为看重的,是利益,那么,我们跟赵大亨商谈,最大的一枚筹码,又将会是什么呢?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时常洋溢在心头的,就是类似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想法。我们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于是,武汉三镇的军营一带,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一开始,还是极为艰难的。一方面,就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想要找个地方立足,就已经是颇为困难的了。更何况,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在这儿求职谋生,而是鼓动宣传。说简单一点,就是如何把那些思想,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到那些军士心里去。

 有人写字的时候,在笔画、框架的安排上,把那个“兵”,写成了“丘八”,并以此来揶揄那些兵士。其实,这些新军,大体上也是认识几个字的,不至于那么不堪。

 这一切,又该从何说起呢?

 按照我的猜测,既然是新军,与当初的绿营什么的,还是有所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新式枪械替代了传统的长毛大刀。既然是新式武器,对于文化素质,自然就要有所要求了。当然,如果报名入伍的人较多,征召之时,军营方面自然就会想到,该如何择优录用了。这所谓的“择优”,除了看基本的身体素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要看一下文化底子了。

 试想一下,那些带队伍的中下层军官,如果能够选择的话,自然也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有点文化底子的新兵。要不然,这样的队伍,就会很难带的了。一个新兵,如果连口令和军纪都听不懂,你还能指望他在军营里站稳脚跟吗?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新军,由于都有一点文化底子,沟通起来,倒是没有太多的障碍了。因此,我们的工作,也算是有着某些突破口的了。可以跟他们交流一下思想,听听他们的呼声。可以向他们推荐阅读一些新式书报,以期待着他们,对于时局,多一点了解。对于那些文化功底稍好一点的,弄一些文艺、文学上的社团,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甚至,就算是那些识字有限的新兵,我们对于他们的争取,就可以从代写家书做起。总而言之,最初的那几个月,尽管我们也在感慨着“万事开头难”,不过,由于目标明确,只要能够找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突破口,我们就会充分地加以利用,从而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