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定下五年之约(第2页)
“嗯,这件事先搁一下吧?哦,海韬,对于我爹,你是不是心有记恨?”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
“记恨?哦,没有这个必要吧?赵世伯此举,也是着眼于长远……”徐海韬这样回应着。
两人边走边聊着,再过一些时候,就来到了城南的一条小河边。
看看这地方环境清幽,两人也就停了下来,要在此处小憩一番。
河堤上有一块大圆石,扫了四周几眼之后,赵昭婷这样说道:“海韬,就在此处歇一下吧?”
环顾一番之后,徐海韬点了点头,坐了下来:“这地方,跟我们老家,倒有几分相近……”
赵昭婷心下嘀咕: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此处风景不错,可以小叙一番。其实呢,他真正想说的,多半就是,早日回到家乡去,埋头攻读。这种心思,有点像陶渊明吧?只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还没有科举取士的说法,陶渊明终其一生,也未能在仕途上有说得过去的功名。而现如今,海韬即将要走的这条路,前景如何,我倒是说不清楚啊!
“生活费用方面,”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呢?”
徐海韬神情冷淡:“这生活费用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吧?在城里的这几个月,我也算攒了一点钱,回到乡下之后,缴用也不会太多,那就将就一下吧……”
赵昭婷掏出几两碎银,塞到对方手里:“徐大哥,这点钱,你先拿着。其实,我一直在想,在这件事情上,我爹是对不住你的。在乡下,也不要太为难自己。有空的时候,也要到集镇上去,买一点肉食,补一下身体。”
徐海韬深知,赵家有的是钱,而自己呢,以后忙于攻读之时,收入就会减少,因此,对于这几两银子,客气一番之后,他也就收下了。
“你,你什么时候回原籍呢?”赵昭婷这样问道。
眨了眨眼之后,徐海韬这样回应道:“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明天,明天就要回去了……”
赵昭婷心下黯然:要说什么正经的大事,确实是没有了。不难想象,从那晚的茶话至今,徐大哥的心中,一直都是颇为不平的。于是,他就想着尽早离开此地。是啊,换作我,也未必就能够好到哪里去?
面对这样一个失意之处,他是想着尽早开溜了。对于他来说,到了这一步,又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此前,他和我所设想的那一切,都敌不过冰冷的现实。我父亲的那些话语,对于他来说,已然近乎当头棒喝?
是啊,你所设想的那一切,在别人眼里,无异于痴人说梦,对此,你又作何感想呢?读不读书,读得多少书,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他只是想着,尽快一走了之,到别的地方去,换一口气,换一种活法……
说起来,这其中,这最主要的原因,似乎还在于,我和他的实力,依然是极为有限的。对于我来说,要跟父亲撕破脸,似乎又没有这个勇气。毕竟,对于我来说,要在这个陌生的大都市里,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依然是比较困难的。
而徐海韬呢,对于我父亲,他尽管心存不满。然而,那种拍案而起的底气,他也没能表现出来。这一方面,自然,他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而另一方面呢,他自然也想到了,再怎么说,他所要面对的这位赵大亨,毕竟还是金陵城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算是撇开科举考试,在别的方面,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扶持,依然是很重要的。
人脉?如果还真有人脉的说法,那么,作为上流社会的重要一员,赵大亨无疑就是最为重要的人脉之一了。人家点灯笼都难找的人脉,自己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如此说来,我和徐海韬,在现实面前,就只能做出让步,作出妥协了。当然,如果对方不是赵大亨,或许也不至于此吧?
此刻回想起来,在这金陵城里的相聚,依然是极为短暂的。甚至,如果徐海韬依然留在那水码头上,留给我们相聚的时间,都会更多一点。只是,徐海韬也想到了,这种只凭气力讨生活的日子,是不会太长久的。如果能够有一个更为光明的前程,谁不想着要去争取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