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204章 戒备(第2页)

 不愿多想,并不等于就不存在!

 那时候,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只是,刘大将军还是表现出好整以暇的一面,让我将那部《马前课》,再次翻阅了一下。

 记得那第一课是这样的: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只要对诸葛丞相的事迹有所了解,就不难体会出,这一卦,说的其实就是诸葛丞相自己了!

 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是,既然他本人都明知“无力回天”了,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舍命一搏呢?作为后人,我们自然知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座右铭,更是他的墓志铭了。

 如此说来,我辈目前所面对的情况,倒是要好多了。毕竟,如今的大晋丞相,也就是我们的刘大将军,所要走出的这一步,似乎要更为容易一些,多半不会有那么多的硝烟烽火。

 其实,如果把时间这条线拉得更长远一点,也就释然多了吧?

 当年,曹魏篡汉,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汉社稷,几近沦丧。

 蜀汉先主、诸葛丞相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也无可厚非吧?

 司马氏当年让曹魏“禅让”,从表面上看,也有着顺应天时的一面。只是,司马炎的后人,不怎么争气,才落了个宗庙沦丧,晋室衣冠南渡的结局。又是一百年过去了,如此风雨飘摇的晋室,会不会也有它的尽头呢?

 诸葛丞相的第三课里,已然出现了“二三其位,羊终马始”这样的句子。以刘大将军的雄才大略,如果没想到据此有所作为,那似乎也不正常吧?

 这样说来,倒是民女见识短浅,不懂得那浴火重生的道理了。

 其实,就是一个婴儿的呱呱坠地,也是要历经一番阵痛的。

 该来的,迟早是要来的。

 既然是这样,倒不如凝神静气,拭目以待。

 当然,这一次,跟我所知晓的以前的那些王朝更替,或许会有所不同,那就是,民女或许将“有幸”参与其中。

 或许,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毕竟,蜀汉后主也曾有过托梦。

 此时此刻,那司马宁,又在忙些什么呢?或者说,他在想些什么呢?

 序幕,悄无声息之中,就这样拉开了。

 青儿也曾打趣我,让我不要过于激动,以免影响到此次行动。

 内心的波澜起伏,肯定是会有的,毕竟,我的修为,远不如那些心如止水的僧尼。而且,就算是那些出家人,那种平静俨然的样子,也只是凡尘之人所看到的表面上的印象。至于他们的内心,是不是也有着惊涛骇浪,那就说不清楚了。

 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吧?心头的风起云涌,也是人之常情,我就沉住气,慢慢地静下心来,风平浪静的那一刻,也是会到来的。

 我辈凡夫俗子,自有喜怒哀乐、长短优劣。对此,我们不必讳言。相反,认识它体会到它,继而去正视它。这样一来,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按照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能够做到这一步,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因为,我们的对手,也并没有三头六臂嘛。

 说起此次行动,就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悬疑重重。

 刘大将军统兵数十万,他要做什么事情,只要一声令下,他手下的那些人马,自然就会遵命而行,不至于抗命不从。

 既然是这样,他将我和青儿召至密室,说了好些时候,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那部奇书。如此大费周章,又是为了什么呢?

 或许,最近几年,他也隐隐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手下,只会遵命而行,对于为什么要如此行事,就懒得去想了。久而久之,刘大将军就会觉得,这样的下属,就像那木偶一样。那么,可不可以这样想,刘大将军只是相信他们,认可他们,其实并不欣赏他们?

 说起来,刘大将军尽管身居高位,在内心深处,其实也是颇为孤寂的。因为,能够跟他说上几句话的人,其实并不多。至于推心置腹的话语,那就更少了。他的那些手下,已经习惯于仰视他了。然而,在灵魂深处,他依然希望,能够看到平视自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