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162章 出一趟远门(第2页)

 赵昭婷心头一震,暗自思忖道:如此说来,倒是我的心胸与襟怀,过于狭窄了!确实,好的作品,多半是不分年龄、阶层、时代的,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欣赏,有所共鸣的。

 就像曹操的那几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

算是他的敌手,一读之下,也会深有同感,甚至是拍案叫绝。

 嗯,还是回到和眼前相关的这件事情上来。宁王子郁郁不得志,至今都未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未能够大展宏图。在这点上,他与曹子建是相似的:当年,子建失宠于曹操,凡事都被其兄长压一头。而曹丕继位之后,甚至还把子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这样一来,在《洛神赋》中,他才想着借洛神的形象,宣泄出内心的苦闷与怅惘,“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自然就是子建真情实感的流露了。

 至于那司马攸,终其一生,也是活在兄长司马炎的光环之下!至此,大致上可以肯定,多年以后,宁王子吟咏起这《洛神赋》,想得更多的,应该就是为其先祖司马攸鸣不平……

 “宁王子,”赵昭婷这样说道,“刚才,民女出言无状,你,你也不要往心里去。其实,对于这《洛神赋》,民女也甚是喜欢,时常诵读的……”

 “赵姑娘,”司马宁接过话,“本王,本王如何敢怪罪于你呢?”

 到了这一刻,双方原本的一点误解与误会,烟消云散了。

 再过了一阵子,赵昭婷发现,尽管已经是冰释前嫌了,宁王子依然是静静地盯着那河水,那目不转睛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水流之中,似乎蕴藏着某种至关重要的奥秘或诀窍,再也不能轻易错过了。

 赵昭婷心里一动:这位宁王子,他的心思,倒有点像这浩浩汤汤的河水,高深莫测啊!如果他真的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此前的那点小小的误会,既然早已风平浪静了,到了这一刻,他为何还要如此神情凝重的注视着这奔流不息的河水呢?

 此前,我所想到的是,他想着为其先祖鸣不平。其实,依然是低估了他,依然没能洞悉他的内心世界。

 司马攸再怎么不得志,再怎么郁郁寡欢,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一百多年之前的洛水,早已淘尽了那一切。此时此刻,洛水奔流依旧,只是,现如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些水流、浪花和水珠。面对着此情此景,司马宁的心思,只怕也没那么简单吧?

 “逝者如斯夫”?这样的感慨,在孔夫子之后,不是一直也深入人心,众口相传吗?只是,后人再吟咏这一句“逝者如斯夫”之际,非要先找到当年孔夫子所面对的那条河流吗?

 由此看来,如果我把司马宁看得太简单,不仅是小觑于他,对自己而言,似乎也将会是某种自欺了!

 这位宁王子,确实是在感怀身世,然而,他想得更多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对于这一点,我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感怀身世,在他自家的屋檐下,足以完成。

 为其先祖司马攸鸣不平,最近这几年,他都是这样想的。而这一切,应该与眼前的这洛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他来到这洛水之畔,其实只是因为,他决定要走这一趟。

 甚至,也不妨这样想,最近这几年,这洛水之行,就像是他的影子。如果一直都没能成行,他是不会甘心的。

 最初,也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在他的心头,晃来晃去的。直到有一天,他总算想清楚,自己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其实就是因为,缺少某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那么,那些勇气和信心,又从何而来呢?

 还有谁,能够赐予我力量呢?

 对此,他一直冥思苦想着。

 于是,最终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再次想到了自己的先祖司马攸!是啊,自己的这位先祖,离权势的顶峰,曾经是那么近,似乎是触手可及。然而,司马昭的一念之差,又使得这一切,瞬间化为乌有。不错,其后的岁月里,那个宝座,最终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