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三章 快想办法(第3页)

杨守拙的想法也一样。


李文军笑了笑:“可以算是。他比我大几十岁,性格跟我很像,我们比较投缘。”


唐兆年和杨守拙交换了个眼神:还是问不出来。


杨守拙换了个话题:“如果雷托搞到了,怎么弄回去?”


李文军皱眉:“搞了半天,你没琢磨啊。”


杨守拙:“不然带你来干什么?”


李文军:“我去。”


唐兆年问:“走海运不行吗?”


杨守拙摇头:“海运的话,要么从圣彼得堡走,有两条路,一条过白令海峡,漂亮国肯定会阻拦。那就只能绕过欧洲,非洲好望角回来了。”


海上至少都要四个月了。


三个人有了上次海上一个多月的航行记忆,脑补了一下自己在海上待四个月的模样。


唐兆年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这个不行。”


杨守拙接着说:“那就从黑海走了。你们知道的,还是土耳其海峡卡着。”


李文军摸着额头。


然后杨守拙和唐兆年立刻连大气都不敢出了,等他想办法。


李文军说:“走陆路呢。找乌索老爹,把发动机混在我们的铁矿石的车皮里回去。火箭发动机有多大。”


杨守拙说:“看雷托搞到的是什么型号的。如果是rd-170的话,直径大约三米七,长约四米,不加燃料自重约十二吨。”


重量不大,可是货运火车车皮最宽也就2.9米,最高2.7米。


尺寸卡死了。


而且还不能敞开的,不然一眼就被人看到了。


李文军问:“不能拆开运吗?”


杨守拙摇头:“要是能拆,我还苦恼什么?”


李文军:“打电话叫雷托弄小一点的火箭发动机。”


杨守拙叹气:“一听就是门外汉。太小了,推动力不够,我们拿来没有用。 你想想,既然火箭发射一次要花那么多钱,肯定是往上送越多东西越好。我们为什么要找他们买,是因为我们自己造的推力上不去。rd-170推力能到八百吨,我们现在才能做到三百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