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490章 大明的命运(第3页)

  “回陛下!大明新立,四邻不达,元军虽败,却与察哈台,金帐汗国等本是一家,也许他们从中借得强援!”

  徐达在奏折中也曾提及,元军中似有大量察哈台骑兵,而对于察哈台的情况,大明几乎一无所知。

  老朱虽然愤怒,却深信徐达不会乱讲,如果情况属实,那大明将面临一股空前的灾难。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看向堂下众人道:

  “如今常遇春生死不明,徐达孤军被困,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提起常遇春,朱元璋语气罕见的哽咽了下,双目微微有些发红。

  开国诸将,都是曾经与他一张桌子吃饭,一个帐篷睡觉,同生共死之人。

  要说众将之中,除开自家子侄,他最欣赏的就是徐达,但最喜爱的却是常遇春。

  徐达虽然沉稳能干,谨守君臣礼仪,却难免显得有些生疏。

  只有这个常遇春,不光一身是胆,忠诚敢战,平时更是大大咧咧,见了朱元璋也不见外,时常逗的老朱开怀大笑。

  没想到不过短短一年,两人竟可能永隔阴阳之间。

  杨宪看出朱元璋悲切,上前一步道:

  “陛下保重龙体,常将军吉人有天相,没准能够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朱元璋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知道此时不该意气用事,强忍悲痛道:

  “军情紧急,议事!”

  刘伯温早已思虑多时,当即说道:

  “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如今敌强我弱,敌情不明,贸然与之决战恐凶多吉少!

  当务之急,当用战船接应徐达南撤,同时广招天下兵马,高筑城墙,诱敌深入!”

  客观的讲,这的确是个更保险的办法,朱元璋也有此意,他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就是放不下北方数省的百姓。

  按徐达信中所言,敌军四处烧杀抢掠,若是放任不管,朱元璋日后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只是若要打,一时间上哪里征集那么多兵马?

  徐达的方案太过冒险,虎威军现在才六万多人,就算把京师守军也给塞进去,也不过十来万罢了!

  总还得留几个人看守城门,护卫皇宫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文正,这一刻,泱泱大明的命运似乎将由这位年轻的侄子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