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382章 议灾(第2页)
“昨夜刚刚送到,今早微臣就赶来上报!”
汪广洋站在人群中,听到这话老脸一红,嘴唇下意识蠕动了下,最终还是没有吭声。
朱元璋听了果然没有怀疑,一手抓着胡须,另一手掐算一番后,说道:
“如此算来,当地灾情还不至于恶化,李丞相,你觉得……”
话说到一半,朱元璋突然意识到李善长已经走了,现在中书省官职最高的,竟然是朱文正。
可朱文正才刚上班,拿这事来问他,不是有意刁难吗?
老朱想了想,最终还是面向群臣道:
“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刘伯温虽然主管的是司法,遇见这种民生大事,也忍不住第一时间站出来说道:
“此事非同小可,臣建议,朝廷当立即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救灾……”
胡惟庸还等着看朱文正笑话呢,怎么会希望国家立即出面救灾,不等刘伯温说完,他就跳出来一马当先道:
“回陛下!按奏折所讲,此次灾情为河南行省,兰考县县令上报。
灾情到底如何,国家尚未查证,若贸然调动大量财力赈灾,恐造成巨大浪费,臣请先派人查证灾情,再决定救治方案!”
胡惟庸一出手,就直接掐中要害,让朱元璋听完竟一时陷入了犹豫中。
明初尚未形成完善的救灾体制,通常是哪里出现灾情,就由哪里的地方官上报。
虽然看起来很方便,但这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遇上胆小怕事的地方官,为了避免救灾失败担责任,通常会故意夸大灾情,好得到朝廷足够重视。
这势必会造成国力的严重浪费!
等到了明代中后期,就明文规定,灾情只能由各省巡抚和巡按御史专报。
即便是这两位,也不是随意上报,而要事先做足调查准备,以免误导国家方针政策。
像蝗灾这种灾害,有时特别大,能一举席卷数省,时间长达数年,有时又很小,只在几个郡县蔓延,一年过去就消失不见。
不得不说,胡惟庸说得也没错,明初国家还在到处打仗,万一弄错了灾情,浪费了宝贵的粮食,甚至能影响到几个关键方向上的军队补给。
汪广洋站在人群中,听到这话老脸一红,嘴唇下意识蠕动了下,最终还是没有吭声。
朱元璋听了果然没有怀疑,一手抓着胡须,另一手掐算一番后,说道:
“如此算来,当地灾情还不至于恶化,李丞相,你觉得……”
话说到一半,朱元璋突然意识到李善长已经走了,现在中书省官职最高的,竟然是朱文正。
可朱文正才刚上班,拿这事来问他,不是有意刁难吗?
老朱想了想,最终还是面向群臣道:
“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刘伯温虽然主管的是司法,遇见这种民生大事,也忍不住第一时间站出来说道:
“此事非同小可,臣建议,朝廷当立即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救灾……”
胡惟庸还等着看朱文正笑话呢,怎么会希望国家立即出面救灾,不等刘伯温说完,他就跳出来一马当先道:
“回陛下!按奏折所讲,此次灾情为河南行省,兰考县县令上报。
灾情到底如何,国家尚未查证,若贸然调动大量财力赈灾,恐造成巨大浪费,臣请先派人查证灾情,再决定救治方案!”
胡惟庸一出手,就直接掐中要害,让朱元璋听完竟一时陷入了犹豫中。
明初尚未形成完善的救灾体制,通常是哪里出现灾情,就由哪里的地方官上报。
虽然看起来很方便,但这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遇上胆小怕事的地方官,为了避免救灾失败担责任,通常会故意夸大灾情,好得到朝廷足够重视。
这势必会造成国力的严重浪费!
等到了明代中后期,就明文规定,灾情只能由各省巡抚和巡按御史专报。
即便是这两位,也不是随意上报,而要事先做足调查准备,以免误导国家方针政策。
像蝗灾这种灾害,有时特别大,能一举席卷数省,时间长达数年,有时又很小,只在几个郡县蔓延,一年过去就消失不见。
不得不说,胡惟庸说得也没错,明初国家还在到处打仗,万一弄错了灾情,浪费了宝贵的粮食,甚至能影响到几个关键方向上的军队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