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252章 承接宗人令(第3页)
朱元璋见他同意,顿时大为高兴,拿起酒杯就准备一干而尽。
却听朱文正又突然说道:
“只是我虽然身为宗人令,平日里却与弟弟们接触较少,不知弟弟们又会作何想?”
这是在暗示老朱,你让我做这个位子,到底能不能服众?
朱元璋似乎早有考虑,闻言当即说道:
“贤侄不必担心,我已为标儿,樉儿等,精心挑选了几位老师,包括你和李善长在内。
只要你以先生身份,教导他们,他们必然会对你尊敬有加!”
这句话才是朱文正真正想要的,有了老师这个身份,就可以多接近太子朱标。
朱元璋虽然前半生做了不少丰功伟绩,但晚年却过于暴虐,陷入无尽的杀戮中。
无论是后来的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他杀起人来都是毫无怜悯之心,动辄成千上万。
当然,这里面也有那些开国功臣居功自傲,倚老卖老,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等原因,但朱元璋却偏偏选择了最血腥的解决办法。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能较好的处理功臣问题,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就把事情给办了。
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朱元璋自身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他废除了中书令和中书省,一举改变了华夏上千年的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平衡,使得皇权过于强大,想杀谁就杀谁!
平衡和制约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制约,很容易就会滑向为所欲为,歇斯底里的状态!
幸亏太子朱标,这点跟他老子不像,性格更加温和宽厚,曾多次劝谏朱元璋不要过度杀戮。
只是凭借朱标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也不足以影响朱元璋。
但若是再加上马皇后和朱文正,以及朱棣等更多的人,或许就有改变朝局的希望。
这事要趁早,越早团结起来,越早影响朱元璋,就越有可能改变历史。
既然让我当太子老师,我明天就进宫给弟弟们上课!
还要看看朱标这个短命鬼,有没有办法救活过来。
却听朱文正又突然说道:
“只是我虽然身为宗人令,平日里却与弟弟们接触较少,不知弟弟们又会作何想?”
这是在暗示老朱,你让我做这个位子,到底能不能服众?
朱元璋似乎早有考虑,闻言当即说道:
“贤侄不必担心,我已为标儿,樉儿等,精心挑选了几位老师,包括你和李善长在内。
只要你以先生身份,教导他们,他们必然会对你尊敬有加!”
这句话才是朱文正真正想要的,有了老师这个身份,就可以多接近太子朱标。
朱元璋虽然前半生做了不少丰功伟绩,但晚年却过于暴虐,陷入无尽的杀戮中。
无论是后来的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他杀起人来都是毫无怜悯之心,动辄成千上万。
当然,这里面也有那些开国功臣居功自傲,倚老卖老,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等原因,但朱元璋却偏偏选择了最血腥的解决办法。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能较好的处理功臣问题,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就把事情给办了。
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朱元璋自身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他废除了中书令和中书省,一举改变了华夏上千年的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平衡,使得皇权过于强大,想杀谁就杀谁!
平衡和制约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制约,很容易就会滑向为所欲为,歇斯底里的状态!
幸亏太子朱标,这点跟他老子不像,性格更加温和宽厚,曾多次劝谏朱元璋不要过度杀戮。
只是凭借朱标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也不足以影响朱元璋。
但若是再加上马皇后和朱文正,以及朱棣等更多的人,或许就有改变朝局的希望。
这事要趁早,越早团结起来,越早影响朱元璋,就越有可能改变历史。
既然让我当太子老师,我明天就进宫给弟弟们上课!
还要看看朱标这个短命鬼,有没有办法救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