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217章 碑文由来(第3页)

  “这老家伙也是狡猾,不见兔子不撒鹰。若不是我们寻齐了碑文,找到前宋留下的宝藏,只怕他也不会这么痛快派兵过来!”

  陈友定闻言却是有些惋惜的说道:

  “只可惜前宋竟然将宝藏藏在海底,打捞十分困难,现在也没弄出多少。彭莹玉那老不死,又总是不肯配合,不愿出说打捞宝藏的秘密,不然我们现在早就兵强马壮了!”

  前宋宝藏,说得是宋朝末代皇帝赵昰留下的遗产。

  在《南澳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公元1276年5月,赵昰在福州称帝,人称宋端宗。

  但宋朝已是苟延残喘,根本打不过强大的元朝,因此,他很快便失去了福州,这个在大陆上最后的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宋端宗只能带领残兵,逃亡到南澳岛,并在此定居了下来。

  南澳岛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的交界海面上,也是南海和东海的交界处,由23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构成。

  这座岛屿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潮汕屏障,闽粵咽喉”之称。

  就算如此,元朝也不打算放过宋端宗等余孽,一直追杀到了南澳岛。

  当藏身地点暴露后,宋端宗决定继续逃亡,但这时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他还带着宋代遗留的大量财富,据说里面包含皇家用品,军械设计,甚至还有失传已久的神臂弓制造图。

  这些东西若是全部带走,必然拖累行动。

  于是,宋端宗决定在离开之前,将一部分财富藏在南澳岛附近,希望等这场风波平息之后,再找机会取走。

  为了防止到时候连自己都找不到这些宝藏,他在南澳岛石壁上刻下了暗号文字。

  然而,这最终成为宋端宗的黄粱一梦。

  不久之后,元兵便火速追来,将他逼入绝境。

  绝望之下,宋端宗投海自尽,而他藏匿的宝藏,却自此成为千古之谜。

  因为南澳岛石壁上,刻下的只是残缺文字,后人无法知道全文大意,自然也破解不了。

  直到十几年前,彭莹玉因为广收门徒,无意中获得一个消息,那就是南澳岛石壁上残缺的部分,其实就是宋代行宫中,石碑上刻画的文字。

  宋端宗自然知道这些碑文,可要是其他来找,就必须先凑齐那些碑文,再到南澳岛上,跟石壁进行对照,才能最终得出宝藏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