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171章 保留元气(第3页)
但对于主动投效者,我们要争取拉拢一批,恩威并施,如此才能站稳脚跟!”
说完,朱文正又反问道:
“自东征战事以来,一路上你都看到些什么?”
李文忠若有所思道:
“如今征战连连,人民流连失所,许多郡县已经名存实亡,人力财力匮乏,甚至要好几个县合成一个,才能达到正常标准!”
朱文正当即说道:
“是啊!华夏苦战久矣,现在能少一点杀戮,为民族多保留一点元气,就是华夏民族的大功臣!”
这番话高瞻远瞩,视角极高,让李文忠等人听完都深思良久,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朱文正竟是这么想问题的?
也不怪他们,作为过来人,朱文正深深知道,明朝初年国家元气大伤,在对外作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大明建立后,倭寇屡屡侵犯沿海,造成人民伤亡。
朱元璋曾向倭国派出使者,希望谈判解决,结果倭人蛮横,直接砍了使者。
朱元璋暴怒之下,想兴兵讨伐,结果算一算家底,这种远渡重洋的事情,最终还是有心无力,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朱文正说到底是一名正宗的炎黄子孙,对内并不希望赶尽杀绝,这样国家才有能力一致对外!
李文忠受他影响,连连点头,如此看来,只要浙江百姓不是成心造反,倒是可以多争取争取。
就连一直没说话的沐英等人,都是大为钦佩,暗赞大都督心胸宽广,为民族之骄傲。
朱文正随即又叮嘱他们道:
“沈家要是后面找来,你们只管好生安抚,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众人皆称大善!
沈金下去后,苦于投效无门,又怕吴王治罪,在家茶不思饭不想。
他二弟沈茂见哥哥苦恼,忍不住上前献计道:
“大哥!我见大都督身边有不少年轻将领,不如我们试着联络联络,没准年轻人好说话呢?”
沈金一想,是个办法,自己这个弟弟八面玲珑,还是很会拉关系的,不如就让他去试试?
说完,朱文正又反问道:
“自东征战事以来,一路上你都看到些什么?”
李文忠若有所思道:
“如今征战连连,人民流连失所,许多郡县已经名存实亡,人力财力匮乏,甚至要好几个县合成一个,才能达到正常标准!”
朱文正当即说道:
“是啊!华夏苦战久矣,现在能少一点杀戮,为民族多保留一点元气,就是华夏民族的大功臣!”
这番话高瞻远瞩,视角极高,让李文忠等人听完都深思良久,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朱文正竟是这么想问题的?
也不怪他们,作为过来人,朱文正深深知道,明朝初年国家元气大伤,在对外作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大明建立后,倭寇屡屡侵犯沿海,造成人民伤亡。
朱元璋曾向倭国派出使者,希望谈判解决,结果倭人蛮横,直接砍了使者。
朱元璋暴怒之下,想兴兵讨伐,结果算一算家底,这种远渡重洋的事情,最终还是有心无力,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朱文正说到底是一名正宗的炎黄子孙,对内并不希望赶尽杀绝,这样国家才有能力一致对外!
李文忠受他影响,连连点头,如此看来,只要浙江百姓不是成心造反,倒是可以多争取争取。
就连一直没说话的沐英等人,都是大为钦佩,暗赞大都督心胸宽广,为民族之骄傲。
朱文正随即又叮嘱他们道:
“沈家要是后面找来,你们只管好生安抚,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众人皆称大善!
沈金下去后,苦于投效无门,又怕吴王治罪,在家茶不思饭不想。
他二弟沈茂见哥哥苦恼,忍不住上前献计道:
“大哥!我见大都督身边有不少年轻将领,不如我们试着联络联络,没准年轻人好说话呢?”
沈金一想,是个办法,自己这个弟弟八面玲珑,还是很会拉关系的,不如就让他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