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65章 弹劾案


  数日前,应天(现南京)。

  应天自古以来,就是都城优选之地,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朱元璋自攻占元朝集庆路以后,就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作为自己的首府所在。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财力对应天府进行大规模修整,仍然以南唐的金陵城和北宋的建康府城为基础,进行使用。

  朱元璋自回到应天后,就抓紧时间,一边整顿军队,一边筹集粮草,只等万事齐备后,就发兵武昌,直取汉军老巢。

  陈友谅的尸体虽然一直没找到,但毕竟强敌终去,朱元璋是心情大好。

  此时此刻,他正在跟刘伯温商讨今后的发展策略。

  刘伯温在明代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足见其才高八斗,地位超然。

  朱元璋上次敢带二十万大军,直奔鄱阳湖,抄陈友谅的后路,就是受了刘伯温的巨大影响。

  朱元璋研究了会儿桌子上的地图,又抬头看向刘伯温道:

  “先生以为,我军这次以主力攻打武昌,张士诚会有何举动?”

  刘伯温看起来其貌不扬,神采奕奕的眼神中,却仿佛包含着看透一切的智慧:

  “国公大可安心!张士诚不是陈友谅,他错失良机,只等到我军在鄱阳湖分出胜负,才出兵东阳,为时已晚,我军以李文忠牵制,以徐达在应天策应足以!”

  朱元璋点点头,大为心宽。

  就在这时,李善长拿着一卷账目,走了进来。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大管家,有明之“萧何”的美誉,深受朱元璋信赖。

  朱元璋见他进来,便好奇的问道:

  “这么快,就全都统计好了?”

  李善长脸上带着喜色,说道:

  “回禀国公,这次鄱阳湖之战,我军缴获甚多,计有汉军军资,白银两百万两,刀枪、弓弩……”

  朱元璋听完也很高兴,鄱阳湖意义重大,有功之臣必须重赏:

  “封赏名单有拟订吗?”

  李善长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恭敬呈给朱元璋道:

  “有初步拟订,还请国公最后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