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5章 元末火器


  这一番比试下来,众将大为震动。

  只有朱文正一副事不关己,风轻云淡的样子,转身向行伍队列走去,只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队列中有一种兵器,早就引起了朱文正的注意,那就是火器。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器的应用在中国也很早。

  早在唐朝就有飞火(一种火箭)的使用记录,到宋代火药配方渐渐成熟,甚至出现了管型火器,不过却是竹筒、纸筒制成,射程较近,多以喷火为主,少有弹丸。

  元代中期,铜质管形火器出现,铳炮的发展才开始逐步走向正轨。

  所以,直到元末明初,火器都是比较新式的作战武器,还处于摸索完善阶段。

  比如朱元璋的军队开始大量装备火器,还要追溯到两年前(至正十九年)的绍兴之战。

  绍兴之战中,张士诚所部率先使用大量火器守城,给朱元璋的进攻部队造成不小麻烦,带兵主将蔡元帅甚至被打得倒地不起。

  这一战后,火器给朱元璋留下深刻印象,从此,朱元璋所部也开始逐步加大火器的装备量。

  …………

  朱文正走到一名火铳手身旁,伸手拿过火铳,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这是一把铁铳,长度大约42厘米,口径2厘米左右,比现代步枪口径要大得多。

  朱文正用手掂了掂,发现这玩意挺沉的,大约有8斤左右。

  整个火铳分为三个部分,由发射弹丸的前膛,填充火药的药室以及尾銎三部分组成。

  尾銎是这一时期的火铳特色,它位于火铳尾部,中间镂空,可以插入一根木柄,方便士兵持握,关键时刻,还能拿起来当棍子打。

  这玩意在古代算高科技了,但跟现代武器比起来,仍然粗陋不堪,就是不知道威力如何?

  朱文正看向面前的兵士:

  “试射几发看看!”

  李继先看向邓愈,小声问道:

  “都督大人还知晓火器?”

  邓愈一脸便秘,用手抓着胡子想了半天,发现都督大人除了喝花酒,好像也没干过别的事情,只能老实回答:

  “从未听闻过!”

  李继先这回不敢怠慢,赶紧上前伺候,又派人将随军匠户找了过来。

  既然都督大人精通枪法,那火器就得找个专业人才过来,不信压不住都督的锐气。

  李继先郑重介绍道:

  “大人!这是焦大头,城中火器皆由他率领工匠制作,还请他为大人演示!”

  这焦大头果然有个大脑袋,他身材矮小,体格却很敦实,腰间系了个布满污渍的大围裙,周围还琳琅满目的挂了不少小物件,一看就是个专业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