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带刺的玫瑰(第2页)

 这会。

 杜虹来了。

 穿着一身职业装。

 下半身肉色丝袜,踩着一双米色高跟鞋。

 一路淡笑的走了过来。

 “姜宁。”

 “好久不见。”

 对于这种年岁和自己老娘差不多的长辈。

 姜姑娘的态度一直都很客气。

 “杜姐。”

 “许久没见,你变好看了。”

 这是实话。

 因为前几次见的时候。

 对方穿的从来都只有裤子。

 这次居然职业短裙,而且还穿着丝袜。

 关键整体的气质也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变化。

 杜虹可不知道姜姑娘在遐想什么。

 此刻的她,坐上了妹妹给她让出来的位置。

 目光把姜宁上下打量了一下。

 夸赞道:

 “这身打扮不错。”

 “你穿起来有种别样的气质。”

 面对夸奖。

 姜姑娘客气的笑了笑。

 “还行。”

 “就是有点太招摇了。”

 杜虹听出了这丫头弦外之音,微笑的摇了摇头。

 “女人。”

 “不要吝啬自己的美。”

 “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成长。”

 成长?

 希望你个老娘们说的是真的成长,而不是物理上的成长。

 姜姑娘心里埋汰,但脸上还是一脸俏笑。

 而杜虹见着姜某人没有什么回应。

 以为她把这话给听了进去。

 淡笑着继续了下一个话题。

 “姜宁,你今年高二了吧?”

 “想好去哪个大学了吗?”

 …

 又来了。

 类似的询问,姜姑娘已经被问了不止一两次了。

 无论是学校里的同学,或者是老丈人,又或者其他人。

 多多少少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的打算。

 目的不单纯。

 所以她从未透露过自己的打算。

 “还没定。”

 “等高三再说。”

 闻言。

 杜虹点了点头。

 “宁州大学其实很不错的。”

 “算是省内最好的大学。”

 “你要是来宁州的话,无论是生意还是未来的发展,帮助都不小的。”

 …

 “嗯。”

 “我会考虑的。”

 眼看姜姑娘回复依旧是模棱两可。

 杜虹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这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够了。

 接着。

 她就把话题拉回到了娱乐圈里面。

 “你们明生传媒推出的那个新专辑我听了。”

 “很不错。”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你买几首。”

 “不知…”

 正说着。

 一阵香风袭来。

 杜虹抬头一看。

 是一位穿着旗袍,气质独特的美人。只见她和自己点了点头以后,就靠在姜宁这丫头的耳边。

 低声不知道说了什么。

 后者点了点头。

 “好。”

 “我知道了。”

 ………

 这边的段泳平,还在思考着刚刚那个地产女老板的话。

 对网亿有兴趣?

 想走他的路子,买点网亿的股份?

 说实话。

 他还是第一次遇见对一家美股退市公司感兴趣的投资人。

 对方要么就是有钱没地方,要么就是有其他目的。

 前者不太可能。

 毕竟他还真没见过几个有钱没地方的。

 至于后者…

 不是段泳平妄自菲薄。

 对方要是有其他目的,八成也是针对自己。

 所以…

 段泳平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挑了起来。

 这时。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

 段泳平从位置上坐了起来。

 从旁边服务生手中接过话筒,提着线,走到了台上。

 然后对着下方数十位各行各业的老板,精英们,拍了拍手。

 “各位先生女士,鄙人段泳平。”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赏脸才参加此次宴会。”

 “啪啪啪…”

 在一阵鼓掌中。

 段泳平摆了摆手,微笑着继续开口道:

 “今天的宴会的主题,想来诸位也知道。”

 “主要就关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做点浅薄的探讨……”

 ……

 听了好一会。

 台下的姜姑娘下意识摸了摸下巴。

 讲真。

 这位段大佬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以他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和姜姑娘脑海里的记忆已经有着八成的相似了。

 特别是几个大的方向。

 计算机的普及化,网页网站的规模化,互联网经营领域的拓展等等。

 很多都说到了点子上。

 当然。

 这种东西只有姜姑娘这种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其他人。

 哪怕是杜虹这样的娱乐圈大佬,看起来都持有了保留意见。

 这点。

 从她问姜姑娘的看法上就能看的出来。

 这会。

 段泳平忽然对着台下一个中年男子招了招手。

 等人上来后,他就对着台下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海城金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成建。”

 “他做副食品加工,以及小食品这几个方面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无论是口味,还是口碑,都已经做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程度。”

 “但是…诸位也知道,由于wto以来,各种外资的涌入,给我们本国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市场波动…”

 “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给国内的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听到这。

 姜姑娘眯了眯眼睛,目光扫了眼周围那些企业家老板。

 发现一个个都露出了深刻的认同。

 顿时明白了什么。

 而旁边的杜虹,也适时的说了一句。

 “做不过老外,找段泳平帮忙拉赞助的。”

 果然。

 又是几句好听的话以后,话题就来到了号召各位同僚出手救救国货的地步。

 而当事人则更是声泪俱下。

 说着自己目前厂里的困境。

 就几句话。

 姜姑娘就估摸出了大概。

 简单来说。

 就是拼不过老外的工业化能力,价格比人家高。

 同样的东西。

 人家卖5毛,你卖2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