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心里的那个人(第2页)

 “唔,杨爱卿言之有理,宋学士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朱元璋点了点头,却不置可否,目光继续掠向其他人,鼓励似的说道:“然而宋学士年纪大了,作为总学政,须得去往各布政司,督管科举之事,未免太过辛苦,朕于心不忍……”

 嚯!

 果然不对!

 六部九卿,那都是七窍玲珑心,陛下把话说到这份上,还不能闻弦歌而知雅意,那干脆辞官算了。

 那个答案,不是宋濂!

 那么,莫非是诚意伯刘伯温么?

 其实刘伯温的年龄,不见得比宋濂小,身体近年来更是不好,不过若论大明数得上的文臣,既然宋濂不当意,这位号称当代诸葛的刘基先生,莫非就是陛下心里的那个人选?

 虽然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要玩这手类似于“黄袍加身”的把戏,自己不做,还非得臣子提出来,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众人相互对视几眼之后,便由资格同样很老的吏部尚书藤毅,小心翼翼地说道:“微臣认为,诚意伯刘伯温,智计无双,算无遗策,由他担任此次科举主考,极为恰当。”

 “哈哈,刘基先生固然不错,但身体太不好了,这趟差事,岂不是要了他的命?”朱元璋摆摆手,果断否定。

 这下,群臣都没了主意。

 要么老,要么病。

 可是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里,谁不是或老或病啊,人上了岁数,哪还能没点病痛。

 除非……年轻人?

 咳!

 怎么可能!

 大明科举总学政主考官,难道还能交给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么!

 嗯?不要老的,也不要病的……

 魏国公徐达略一愣怔,倒是想起一个人。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也不可能,但心中的想法,倒是越来越不可遏止。

 秦枫!

 秦枫曾经跟徐达在远征日本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凭借出类拔萃的战场指挥能力,以及别出心裁的鸳鸯阵,让大明第一名将徐达都深深震撼。

 倘若一切顺利,在远征中立下大功的秦枫,已经是开启了青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