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第3页)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加里宁格勒的城门终于被攻破。舒清泉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守军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选择了投降。大齐的旗帜在加里宁格勒的最高点迎风飘扬,宣告着这座城市正式成为了大齐帝国的一部分。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加里宁格勒的广场上,气氛凝重而肃穆。这一天,舒清泉将军在这里执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仪式——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大公斩首处决。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叛乱者的严厉惩罚,也是对其他可能心存异志者的强烈警告。三位大公,分别是:爱沙尼亚大公 - 安德烈斯·冯·埃斯特哈齐,他是一位有着贵族血统的统治者,曾在位期间试图联合周边国家对抗大齐的扩张,但最终未能阻止国家的沦陷。

 拉脱维亚大公 - 卡尔利斯·冯·沃尔德斯坦,他是一位强硬的民族主义者,拒绝向大齐屈服,并在被俘后仍然鼓动反抗,因此被视为不稳定因素。

 立陶宛大公 - 米卡洛尤斯·冯·拉齐维乌,他在位期间虽然尝试与大齐进行外交谈判,但私下里却支持秘密抵抗运动,最终被揭露并逮捕。

 这三位大公,在加里宁格勒的广场上,面对着聚集的民众,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舒清泉将军站在高台上,她的眼神坚定而冷酷,她知道这一刻的决定将对整个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举起了手中的斧头,三颗头颅应声落地。这一幕,如同历史的一记重锤,敲响了三国人民心中的警钟。舒清泉将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她的决心和大齐帝国的力量,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任何敢于挑战大齐权威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然而,舒清泉将军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她深知,真正的征服不仅仅是通过武力,更需要通过智慧和仁慈来赢得民心。在处决了大公之后,她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释放部分战俘、减免税收、推动教育和文化交流等,以期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舒清泉将军的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效。三国的人民开始接受大齐的统治,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经济也开始逐步复苏。舒清泉将军的名字,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新的传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和平与繁荣仍然是可能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