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第898章 初见成效(第3页)

  首当其冲的便是姜家。

  姜家在城外设了十多口大锅,煮了粥免费分发给灾民。

  在灾民取粥的时候,负责施粥的人看到中意的,便会拉到一旁,询问对方有无意向跟姜家签订雇佣契约,前去百越耕种土地。

  契约是十年,只要为姜家做工十年,姜家不止每月给付五贯工钱,在契约结束时,还会给每名雇工十亩土地,让他们成为拥有土地的农民。

  灾民们何曾见过这种好事,不少人接受了邀约,与姜家签订了十年做工契约。

  姜家如此做其实并不吃亏,百越的人口与土地比起来少的可怜,姜家在百越缺的不是土地,而是种地的人。

  灾民们又岂会知道,只要他们去了百越,跟当地官府申请,官府多多少少都会发给他们一些土地。

  这一点苏牧也很清楚,他不让朝廷运送灾民,是因为路上的开支太大,出了问题朝廷会因此威望受损,很不划算。

  利用商人和地主将人运过去,出了问题朝廷可以对商人、地主问责,而且这种模式下,百姓是自愿移民,即便日子过的不顺心,也怪不到朝廷。

  姜家挑选雇工也很苛刻,最好是年富力壮的青年人,拖家带口也可以,但是不能太多。

  故此,并不是人人都能签订这种契约。

  黄河岸边那对带女儿求活的夫妻,就很符合姜家的选人条件,当天便与姜家签订了协议。

  粗糙汉子得知后,前去姜家粥棚询问,由于他带着五个孩子,被姜家直接拒绝了。

  带着孙女求活的老汉,自知无法胜任这种工作,只得连连轻叹。

  带着女儿的女子想去,又怕自己一个女人,路上不安全,最终选择了放弃。

  在百越有土地的商人见姜家如此做,也开始了抢人。

  一时间灾民中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成了香馍馍,甚至有人商人愿意先给他们支付一个月的薪水。

  一些拖家带口,又或者年幼、身体孱弱的人,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