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佩奇粉嘟嘟

第347章 征蓬出汉塞(第2页)

  狄咏毫不顾忌梁彦昌刘几王韶等文官的各种情怀,更不在乎他们受不受得了,每天催促赶路,闷头飞奔,天不亮起床吃饭出发,天黑尽才下令宿营……

  不会骑马,也逼着几人学骑马,屁股磨烂了,也不等一日……

  王韶不敢多言,梁彦昌也忍着不说,唯有刘几吐槽埋怨:“兄长啊,大哥啊,小弟这屁股啊……”

  “长茧就好了……”狄咏,无情!

  倒也不是要刘几等人能骑马上阵,骑马这事,在战场上,那是保命的技能,不可不学。狄咏自是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也是狄咏对这几人寄予厚望,成大事者,就得见大场面。如文彦博那种宰相高位,却从未见过战阵,在这个时代,狄咏看来,那真是无法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真一出延安府,要入石州,就是这般景象,萧瑟,一片黄,地黄,草木黄,仿佛连天都是黄的。

  北边远处,那里有沙漠,毛乌素沙漠。不久的年代之前,那里可不是沙漠,那里甚至还有水泽,就是湖泊与湿地,叫作地斤泽。

  当真是沧海桑田,水泽变沙漠。却也是沧海桑田,千年之后,中国人又要把毛乌素沙漠消灭了,以人力的方式消灭沙漠,治沙工程,几代人不断努力,沙漠反倒又要没了。

  石州新建两城,朔方,定远,三个堡寨,破羌、定羌、宁羌。

  这些地名,都带着美好的愿望。其实真说起来,后来中国一些地名,与宋这个时代关系极深。

  比如宁夏“省”(自治区),也就是西夏安宁之意,宁夏之地,就是西夏故土。

  又比如辽宁省,就是辽国安宁之意,辽宁之地,基本也就是辽人故土。

  城池堡寨都已建好,一派新气象,甚至还有少数宋人在此牧羊,六百里地,却又显得很空旷,这在狄咏看来,那真是太浪费了,这地不住人,实在可惜……得想办法……

  石州城内,小狄相公又至,苗继宣带着老王头、种愕、折克柔、吴睿等人早已等候多时,便是知道要演武,各路人马皆是大部来聚。

  其实总共也没多少人,狄咏上次一走,各地人马便也都回了各地州府。石州这边,一共也不过两万多人马。

  两万编练的骑兵,也就是新的静塞军,静塞之意,也是边塞安宁之意。还有种愕与折克柔两家共六七千人。

  连苗继宣的旧部人马,也多回了麟州。因为,各地人马,都是各地本地人,必须回乡去,人家也有父母老婆孩子在家等着。移防也多是短暂的事情,不能真的常驻不走。

  古代边军,多是这样,本地人守本地,或者也可以说,外地人来当兵,结婚生子就成了本地人。屯与兵,息息相关,屯,不仅是种田,更是安家立业。从汉唐到明清,都是这样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