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佩奇粉嘟嘟

第231章 父子(第3页)


  办法可以确保不败,而且还能占得主动,但是真正要胜利,终究不是运筹帷幄的事情,还是一场惨烈厮杀。

  “父亲,永兴军,到底能聚集多少可战之军?”狄咏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是各军皆抽调,只留龟缩守城人马,再各州府抽调后备,京兆府也抽调一番,聚得七八万可战之兵应是可以,再来十几万厢军牢城与民夫为辎重后勤。这大概就是永兴军路所有的人马了。”狄青如数家珍一般。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各军州与州府全部抽调,只留守城人马。这种抽调方式,以往的文官不敢,最怕顾此失彼,因为边境实在太长了,要防守的地方也太多了。

  但是狄青知道,他的儿子敢。这里面的道理不高深,那就是党项也没有能力多路出击,党项本就是少数民族,境内人口加上汉人,也不过二百万,又遭辽国一番新败,哪里有能力多路出击?

  所以,这也是一个机会,必须抓大放小,必须四处抽调。

  所谓牢城,其实也是军队,就是那种刺配的犯人,类似水浒传的故事里,林冲刺配沧州,就是去当兵的,工作就是守草料场。

  这个时代的犯人,经常刺配,就是把脸刺上字,发配到边境去服役,犯人就都成了军人。永兴军路,大大小小的牢城牢营许多,平时做苦力,修路修堡寨,战时也做苦力。

  乃至厢军,就是大灾小难的时候招刺入伍的,这些人也都是辅兵,就是苦力,大战之时还要征召农夫。

  几万军队,十几万人做后勤,这是必须的。故事里,几十万大军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好像都是不用吃饭的人一样,现实中显然不可能如此,哪怕到得已经有了火车有汽车的年代,比如解放战争,百万雄师,也要几百万农民在后面推独轮车。

  哪怕是后来横贯欧亚的蒙古人,西征之时犹如恶魔一般,打到哪里就抢光哪里,却是也要后勤的,每每西征,大军之后几百里,跟着无数的羊群牲畜,牧民们整个部落,甚至几个部落跟随,没吃的还是要等身后补给。

  一场大战,真要管理起来,在这个通讯靠吼的年代,何其繁杂,哪怕就是后勤这一项,如何管理如何分配,如何确保粮食运送安全,存放安全……

  父子二人,聊到了深夜,依旧不眠。

  狄青哪怕觉得自己说完了该说的,依旧还会努力回想,想着还有什么没有说到,甚至还要拿来狄咏的笔记来看,哪里哪里要添加什么内容,当真事无巨细。

  便是这一夜,虽然狄咏劳累非常,陡然间,却又好像压力大减,起了几分真正的自信,有了一种可以掌控的感觉。

  天光,一夜不眠,狄咏精神抖擞,一本册子贴身在胸口,该是调兵遣将之时!

  一夜未眠的狄青,站在门口,看着狄咏出门而去,抬手准备招一招,却抬到半空就落下了,转头入了院!

  (还有,你们睡,睡了起来看,我今夜就不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