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佩奇粉嘟嘟
第227章 我去打仗,梁相公去主政(第2页)
战,胜多败少。但战场瞬息万变,此时朝廷上下,都以为战场在麟州,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定?一旦打起来了,敌人又岂会真的拘泥于一地?
更何况,狄咏不只是想着守城一战,他总想要一场真正的大胜,那种完全颠覆皇帝与朝堂官员信心的大胜。
那么,这必然还有攻势之选,找一切可以进攻的机会。
但宋军,进攻从来都是弱势的,就战马一条,就把宋军进攻的威势限制得死死的。人家打得过就打,人家打不过就跑,你打得过追不上,打不过被人追杀,无解的局势。
真要如汉武帝时代,出征匈奴,大军有二三十万匹战马,那该是多好。
宋还有一个最大的弱势,就是在防守之时不能接受失败,一旦失败,那就是丢盔弃甲,一城破,就会有连锁反应,因为精锐大军都在前线,城破,大军必然被掩杀追击,随后的城池,那都是无精锐可守,就会导致大面积的沦陷。
想进攻党项,谈何容易?
大宋朝对党项进攻的尝试,就没有一次真正成功的,历史上以后还会有一个进取皇帝,发动了五路伐夏,依旧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狄咏的压力所在,他就是想来一次真正的进攻。
范仲淹是真正对西夏有过进攻上胜利的人,但他的办法也不是真正的大战,而是堡寨策略,就是不断在前线往前修建小堡寨,就是修建那种百十步见方的小堡垒,一个一个往前修。
敌人来打,那就不修了,敌人走了,接着修,修成一个,就占地几里十几里,敌人再来就据堡寨而守,守住了,这地就成大宋的了。然后接着往前再修,步步蚕食,在一定范围内,这个策略很见效。
但也耗时耗力耗钱,乃长久之计,如今也偃旗息鼓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夏无大战,都是围绕堡寨争夺的小规模战争。乃至西夏也大规模开始修建堡寨来应对,这些堡寨大多都在不适合耕种也没有人住的地方。
一路去左掖门,车驾之内,梁适与狄咏谈
论了许多关于战争上的事情,狄咏也多是事无巨细回答,并不作什么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