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佩奇粉嘟嘟

第143章 策论与变法细说(第2页)

  又比如保马法,因为缺马,让农户百姓为朝廷养马,朝廷再来收购。这看起来又是好政策,利国利民。但是实施起来就问题重重,马这种东西,百姓连获取渠道都没有,幼马自然来自官府。

  但是马到百姓手中,那就成了一个累赘,马要吃得好才长得好,但是又不能像牛一样做大量的苦活累活,单养起来,那真是耗费巨大,普通百姓又没有远门出行的需求,所以马在百姓手上几乎等于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且马还金贵,特别是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养北方马,一没养好,就病了,治病要花钱,一个不慎,意外还死了。死了,得赔!反而让有一些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哪怕是养大了,大多数农户也并不能把马养得膘肥体壮,最后收购价格也是官府定夺,那些差吏也要上下其手从中牟利,农户自然也还是赚不到钱。

  王安石变法之中,如这种想法很好的政策,却造成了不好的结果之事,比比皆是。

  说白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就失败在政府行政能力不强,执行力有问题。换句话说,也有王安石太多的一厢情愿。

  这里面,就要说一说倒霉的苏轼了,苏轼便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所在,所以他最早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所以被贬了,甚至因此还在御史台坐了三个多月的牢狱。

  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他反对的理由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时代劳动生产的总体收获基本是固定的,官府想要更多的收入,那百姓必然失去了部分的收入。

  这有道理吗?以理论来说,还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代不比后世,生产力会不断快速增长,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出产基本是固定的,官府富了,这钱自然就是从百姓来的,百姓就相对穷了。

  但司马光这种想法,也是过于圣母了一些,没道理的地方在于,这天下真正的富,不在底层百姓,而在士族阶级。

  待得王安石变法因为种种问题被无数人诟病的时候,难以为继的时候,司马光上台了,他全盘否定了变法,这是来自广大士族阶级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