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良机千载难逢,成则千古一帝!(第2页)
在这一年内,唐军最大的战果就是攻克济南,逼死叛军大将蔡希德,全歼五万守军。
这场战役直接把叛军打的军心动摇,甚至在内部产生了分歧。
安禄山接受李林甫的建议,想要放弃河北,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江南,就算打不赢唐军也能学习孙吴割据江东。
但以史思明、崔乾佑为首的河北将领不愿意放弃河北,认为割据江东还不如把所有兵力龟缩回河北防守,黄河不是一样能当做防线?
史思明甚至向安禄山请求,由自己率兵北上收复济南,由安守忠来接替自己与仆固怀恩对线。
安禄山急忙安抚史思明,让他安心镇守睢阳,争取击败仆固怀恩率领的十万唐军。
只要击败了仆固怀恩,燕军就可以剑指洛阳,到时候黄河防线自然会全部回到燕军手中。
史思明亲自回到徐州把李林甫骂了一顿,说燕军的根基在河北,迁都江宁是不可能的,再敢进献谗言老子就宰了你!
李林甫被骂的一声不敢吭,再也不敢提放弃河北的建议。
史思明逼着安禄山做出“不会迁都江宁,绝不放弃河北”的保证之后,这才离开徐州,重新返回了睢阳战场。
为了重新打通徐州与河北的连接,安禄山只好派遣安守忠为主将,阿史那承庆为副将,率领六万人马向北进入山东地区与郭子仪决战,争取夺回济南这座重镇。
为了连通河北,史思明也派遣了安禄山的心腹大将田乾真提兵三万北上,越过巨野泽,与安守忠夹击郭子仪,力争毕其功于一役。
一时之间,山东大地风起云涌,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在吐蕃境内,李光弼继续率领八万唐军向着逻些城逼近,并再次击败乞力徐,把战线推进到了马尔康地区。
也许是感受到了李光弼带来的威胁,吐蕃赞普尺带丹朱向陇右境内的军队发出了撤兵的命令。
统兵的吐蕃王子琅支都与悉未朗只能不甘心的退兵,从攻打了一年的陇右地区撤兵。
看到吐蕃撤兵,陇右大都督哥舒翰率领十万唐军尾随追袭,与李楷洛、辛思廉兵分三路,迅速攻入了原先的吐谷浑地区,相继夺取了多处吐蕃人的军事要塞。
于是青海地区攻守易势,持续进攻了一年的吐蕃人变成了防守方,被动挨打了一年的唐军变成了进攻方。
吐蕃人没有办法,只能且战且退,利用吐谷浑境内的险要地形与唐军展开攻防战。
李瑛接到哥舒翰的奏折之后,命令陇右布政使颜真卿全力保障大军的粮草供应,让哥舒翰死死咬住吐蕃人撤退的步伐,为李光弼挺进吐蕃创造条件。
站在龙首原上向西远眺,秋风萧瑟,一片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