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化肥引发的道教改革(第2页)
就好比历史上欧洲十八十九世纪,一群富户子弟们研究数学、天文、化学、物理,华夏的这群富家子弟们有钱有闲,完全可以做相同的事情。
只要他们的发现、发明有益,朝廷从不吝于赏赐,给予他们足够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作为回报。
然而前宋以来的科举文风盛行,尽管朝廷不断推出鼓励政策,愿意放弃科举而从事所谓“小道”研究的读书人还是少之又少。
化肥的出现,带给了王伦足够的惊喜。
华夏文明有着重农的传统,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故而对于前宋以来的读书人而言,出路就那么几条,要么做官,要么退而为医。
但话是这么说,若真的当了医生,在官场或者文坛仍旧是被歧视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若是务农,那就不同了。王伦称帝取代前宋后,就颇有不少前宋官员弃官归乡,号称事农,从来无人嘲笑。
所以化肥的出现,让许多读书人都生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这可是能够让粮食增产的神物啊,千百年之后,后人也会记得的!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事啊!
于是颇有不少年轻的读书人赶来化肥局,希望能够加入其中,更有山东、江南的富户子弟们,也开始研究起了如何炼就神丹。
这自然是好事,甚至是王伦一首期盼着出现的好事,于是朝廷再次重申了对发明的赏赐,并传达天下。
而另外一个影响就是道教,王伦虽然在漠南推广道教,但南北方的道教本就有许多差异,南方重符箓,北方道教则相对懂得变故一些。
而道教在漠南的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而不断自我改良,导致的后果是南北道教的教义差别越来越大。
这一次化肥的发明,南北道士皆有份参与,南方道士们也受到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发明化肥这可是立地成圣的大事啊,可比升仙更加重要啊!
于是一贯相对保守的南方道教的道士们,也主动与在漠南传教的同行们彼此沟通交流,尽管内部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但那都是和而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