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990章 大理段氏

五十多岁的大理国主段正严,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赵佶在位的大观二年,段正淳出家为僧,禅位给儿子段正严,段正严就一度谋求归宋,却被赵佶拒绝,而是册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等到王伦称帝的第二年,大理国就主动派出使者,与新汉确立了宗藩关系,王伦仍旧延续了赵佶的册封。

 

可以说从前宋至今,大理国在西南一直很安静,与中原王朝一向和平共处,表现得很是恭敬。

 

但这位又名段和誉的大理国王,从上任以来,国内就一直动荡不安。

 

先是大观四年,大理国内东方三十七部造反,被相国高泰明领兵平定,宣和元年,五部落反叛,大理国军队讨伐战败,接着三十七部蛮再次反叛。

 

艰难地平定了反叛之后,始终把持大理国相国职务的高氏,权势不降反升。

 

高泰明死后,儿子高泰运掌权,高泰运没多久病死,弟弟高明清继续掌权,在宣和元年三十七部蛮的叛乱中,高明清被杀,他的侄子、高泰明的孙子高量成又继续做相国。

 

而高泰明的父亲高升泰曾经当了两年皇帝,改国号为“大中国”,于是高量成便世袭了“中国公”这一爵位。

 

等到大理国入朝纳贡时,王伦对高氏的爵位“中国公”很不满,于是高氏便自己改了封爵为“威楚公”。

 

王伦那时候本打算以此为借口,引得高氏主动动手的,结果高量成表现得太过于谦卑,让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出兵借口,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与中原王朝再次定下宗藩关系后,大理国仍旧保持着与中原的贸易,同样凭借着蜀地入东南诸国的茶马道等商道,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但过得不错的只是相国高氏,而非国王段氏,大理国八府四郡四镇之地,太守职位基本被高氏以及另外一个权臣家族杨氏瓜分了,尤其是高氏,权力过重,以至于大理国内民间都称之为“高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