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君与百姓共治天下


郝仁的策论除了讲十亿两白银怎么借,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十亿两白银怎么用,以什么名义来用。

    白银是借的大夏百姓的钱,当然不能够让火车商会这种‘民营’公司完全管理,刚好天后不是想要拆分火车商会吗,但郝仁却逆着来,不是拆,而是加。

    第一阶段,火车商会增发四千万两白银的股票,这增发的股票由大夏中央银行完全购买,相当于大夏中央银行持有火车商会一半的股权,其中的利润上缴到每年的国库之中,同时大夏中央银行购买的方案是向债市再发四千万两专项债券,从而保证火车商会至少从收益上一半属于国家,剩下一半才是官僚,贵族和一部分参股的百姓。

    第二阶段,设立铁道司作为国家司级部门,监管火车商会的营运,防止中间出现贪赃枉法。火车商会管事同时为铁路司的右司长,工部一位侍郎兼任左司长。

    第三个阶段,地方要修建铁路的县衙成立地方铁路局,依照火车商会的管理办法,地方县衙派遣局长,火车商会派遣副局长作为技术指导。

    从整体上来看,火车商会这次提出的改革并不是没有提出让步,反而给了一个巨大的‘让步’,但这种让步不是分割火车商会的固有利益,而是像吹气球一样,再次膨胀火车商会拥有的财产和管辖权,将周党管不过来的方面分配给了朝廷和地方。

    这可以说是朝廷成功获得了火车商会的管理权,也可以说是周党成功通过火车商会,将管理权从中央埋下了地方。

    等这篇策论读完,群臣们反而没有立刻出言反对,而都是沉吟起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好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既然圣上和周铁衣现在分不出胜负,两人都需要大夏富强来保证自己的圣道,那么核心点反而不是争斗,而是继续让大夏强盛起来,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权力的争斗可以有,但要在合规合法的途径中进行。

    同时周铁衣提出的方案中也没有只想着他和圣上的利益,这增发的股票,地方铁路局对于在场其他百家学说都有十分巨大的操作空间。

    这也是大夏圣上看完之后,没有勃然大怒,甚至打断董行书,让薛明浩读出来的原因。

    天后与圣上当了那么多年的夫妻,知道此时圣上其实已经被说服了,这个大框架没有问题,但是圣上不能允许所有的变数都被周铁衣掌握。

    所以她开口,引出一个头,“这铁路司如何有左右司长,不分正副,此言不妥。”

    虽然按照朝廷的惯例,以左为尊,但是正副显然比左右更加明确,即使是九部,也先有尚书,尚书之下才有左右侍郎之分。

    周铁衣对这件事倒是寸步不让,“新的铁路司的成立和火车商会扩大,乃是向大夏百姓借了十亿两白银,这火车商会管事既是朝廷之官,也是百姓推选出来的行动人,为右已经是轻了,如何能够为副,此乃朝廷与百姓共治天下,乃儒家,道家,佛家圣人所言,天后此言莫不是与民争利,当然若天后愿意担保这十亿两,也不是不可以商议。”

    天后凤目微寒,她敏锐意识到周铁衣这不仅是要争铁路司的正副,同时还是争权出于民,还是权出于上的法理!

    若今日同意了此番言论,那么即使不是权出于民,但也不是权出于上。

    至少是共治!

    当周铁衣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董行书张口欲言,又反复停止。

    他知道周铁衣在歪曲儒家的理念。

    实际上儒家到现在的‘共治’,大多数时候都是君臣共治,或者君臣勠力同心。

    百姓确实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但很多时候,儒家并不认为所有的百姓都有参政之权,因此儒家赞同法家将百姓化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最下的工商是百姓,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参政之权。

    而正常情况来说,农也没有参政之权,唯一有参政权的是‘士’,是百姓之中读过儒家学说,赞同儒家理念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