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化风险为机遇

 “高科技手段……”

 这五个字把赵良友吓得不轻。

 他可是看过相关的电影,战争年代,审讯人员给犯人打上催眠的药剂,哪怕犯人的意志再坚定也扛不住,分分钟全部交代。

 而那还是几十上百年前。

 发展到现在,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宋老弟,你肯定有办法解决。”

 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赵良友已经把宋思铭当成了自己的救星,遇事不决,就问宋思铭。

 “阮金亮的罪行,判十次枪毙都够了,估计他自己也清楚,说不定就会畏罪自杀。”

 宋思铭想了想,说道。

 “畏罪自杀?”

 赵良友眼前一亮。

 再高的高科技手段,在一个死人身上也是无效的。

 而且,这件事必须得快,赶在公安部的刑讯专家到来之前。

 ……

 宁川县拘留所。

 在拘留所呆了快一周的赵万里,突然意识情况不对。

 按照他自首的情节,他现在应该处于刑事拘留阶段,快的话,可能已经批捕了。

 而无论是刑事拘留还是批捕,都应该在看守所,而不是拘留所。

 拘留所对应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最多十五天,合并执行最多二十天。

 换句话说,再过十来天,他就能出去了。

 这可不是他写好的剧本。

 赵万里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纰漏,想来想去,问题大概率是出在自己的儿子赵良友身上。

 他自首前,给赵良友的指示是什么都不要做。

 但赵良友肯定是做了一些事,才让他的刑事拘留变成了行政拘留。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可金山矿业的事,不可能一个行政拘留就能掩盖过去,儿子赵良友很可能跳进了别人挖好的大坑。

 “来人啊,我不舒服!”

 想清楚其中的逻辑,赵万里装病,倒在了地上。

 对于赵万里这种大龄拘留人,拘留所有一整套的突发情况应对机制,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千万不能在拘留所出事。

 很快,就有一辆救护车开进了拘留所。

 赵万里被急救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