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阳江牡丹

第416章 青瓷裂痕(第2页)

 在汉城的太学里,支持大明文化与反对汉化的两派士子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

 那日,阳光洒在太学的庭院中,支持大明文化的朝鲜士子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大明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繁荣的文化。

 他们认为,学习大明文化能让朝鲜获得更好发展。

 其中一位士子朴成贤,手持一本《论语集注》,激动地说:“大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书画、经义,无一不精妙绝伦。我们若能深入学习,必能让朝鲜的文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然而,他们的言论引起了反对汉化士子的强烈不满。

 以金敏浩为首的反对者们迅速围拢过来。金敏浩怒目圆睁,大声斥责道:“我们朝鲜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训民正音》的出现就是为了摆脱对汉文化的依赖。为何要一味追捧大明?这是数典忘祖!”

 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愈发激动。朴成贤据理力争:“文化交流古已有之,吸收大明优秀之处,并不会让我们失去自身特色,反而能取长补短。看看大明的科技,那些先进的发明创造,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金敏浩却不屑一顾:“我们朝鲜的科技也曾辉煌,世宗大王时期的诸多发明就是证明。我们应坚守自身,而不是盲目跟从。”

 争论逐渐演变成争吵,双方甚至开始推搡。支持大明文化的士子们举起手中的汉文典籍,高呼文化交流的益处;反对汉化的士子们则紧握拳头,扞卫所谓的朝鲜文化“纯洁性”。

 混乱中,一名支持大明文化的士子不慎摔倒,手中的典籍掉落在地,被反对者狠狠踩在脚下。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支持大明文化的士子们,他们纷纷冲上前去,双方扭打在一起。

 这场冲突很快被闻讯赶来的明军和朝鲜官府平息,但它如同一个信号,昭示着在文化层面上,朝鲜国内的矛盾已然激化。

 冲突平息后,李奇意识到朝鲜太学已然成为文化冲突的焦点之地,必须进行有效管控与变革。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让大明颇具声誉的绿水书院接收朝鲜太学,将其改为绿水书院汉城分院。

 李奇的命令一经传达,便在朝鲜引起轩然大波。支持大明文化的士子们听闻此讯,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深入学习大明先进文化的绝佳契机,绿水书院丰富的藏书、一流的学者,将为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

 朴成贤兴奋地与同伴们说道:“绿水书院在大明久负盛名,能成为其分院的学子,我们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和朝鲜的未来发展都意义非凡。”

 然而,反对汉化的士子们则对此强烈抵制。金敏浩满脸愤怒地叫嚷着:“这是对我们朝鲜文化的进一步侵蚀!将太学改为绿水书院的分院,就是要彻底抹去我们的文化根基,我们绝不能答应!”他们四处奔走,联合一些保守势力,试图阻止这一决定的实施。

 但李奇的决心十分坚定。他亲自来到太学,在一片议论纷纷中,向朝鲜士子们发表讲话。他站在太学的讲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众人,缓缓说道:“我理解你们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但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与融合。绿水书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太学改为绿水书院汉城分院,并非要取代你们的文化,而是为了给你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你们能够汲取多元的知识养分。这对于朝鲜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