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阳江牡丹

第305章 绿水书院光复区新政与西进之战1(第2页)

 旁边的一位大妈则笑得合不拢嘴,对伙计说道:“小伙子,给我多称上几袋,我要让全家人都好好尝尝这平价盐的滋味。”

 其言语间满是对家庭的关爱与对新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好奇地看着这从未见过的热闹场景,不时被大人们的欢声笑语所感染,也跟着咯咯直笑,那清脆的笑声,为这欢乐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此法令的恩泽,犹如展翅高飞的鸿雁,远远超出了沿海省份的疆域范围。

 在云贵川内陆地区,消息传来,民众们仿若久旱逢甘霖的枯苗,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欣喜若狂。

 曾几何时,盐于这些地区而言,乃是珍稀且稀缺的贵重商品,诸多家庭唯有在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日,方能勉强用上一星半点。

 那时候,盐是生活中的奢望,是遥不可及的梦。然如今,盐价大幅回落,寻常百姓皆能轻松购置。这一变化,如同黑夜中的曙光,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在广西的偏远山区,往昔的岁月满是艰辛与困苦。那里峰峦叠嶂,仿若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交通极为不便,百姓们的生活如深陷泥沼,难以自拔。

 在食盐官营且税赋繁重的时期,盐对于他们而言,仿若高悬于天际的璀璨星辰,虽美却遥不可及。

 山民们为了获取些许盐巴,常常需翻山越岭,徒步跋涉数十里前往集市。那山路崎岖险峻,荆棘肆意划破他们的衣衫,每一步都似在与命运抗争;烈日高悬,无情地晒得他们头晕目眩、体力不支,可即便如此,他们亦常常空手而归。

 皆因盐价贵比黄金,他们辛苦积攒的微薄钱财,在盐商那无尽的贪婪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难以企及。

 长期缺盐的生活,如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折磨着山民们。

 身体因缺乏盐分,时常感到虚弱无力,四肢绵软仿若失去了支撑,每一个动作都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孩子们更是面黄肌瘦,身体发育严重迟缓,那本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稚嫩脸庞,却早早地被生活的苦难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眼神中满是对食物的渴望与对健康的期盼。

 老人们则疾病缠身,诸多常见病症因缺盐而愈发严重,他们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苦苦挣扎,眼神里满是对健康和温饱的深切渴望,仿若在黑暗中苦苦寻觅一丝曙光。

 为了能在缺盐的困境中给食物增添一丝滋味,同时也为了获取些许盐分,山民们练就了自制泡菜的技艺。

 家中的妇女们总是在晨曦微露、天色尚未大亮之时,便背着竹篓走向自家那片狭小却珍贵的菜地。

 她们精心挑选着那些新鲜嫩绿、饱满多汁的蔬菜,诸如白菜、萝卜之类,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随后又极为仔细地去除泥土和残叶,那模样仿佛是在呵护世间最为稀有的珍宝,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敬畏与无奈。回到家中,在那简陋质朴的灶台边,用清凉甘冽的山泉水一遍又一遍地洗净蔬菜,再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竹匾之上晾干,那专注的神情,似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